鎮江錢姓多稱吳越王錢镠之后
文/邱隆洪
錢姓,在全國一百大姓中排名第94位,全國超過250萬人姓錢,約占全國人口的0.19%。江蘇是全國錢姓分布第一大省,集中了全國四分之一以上的錢姓人口,錢姓在江蘇姓氏中列第24位,全省超過66萬人姓錢,約占全省人口的0.79%。錢姓在鎮江是十分常見的姓氏,在鎮江姓氏中排名第34位,全市有將近1.8萬人姓錢,在鎮江常住人口中約占0.56%, 意味著我們身邊平均每180個人中差不多有一個人姓錢。
鎮江錢姓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南朝
“趙錢孫李”,人數不多的錢姓為什么能在《百家姓》中排第二位?據說是因為《百家姓》系宋代錢塘(今杭州)的一位老儒所編,杭州是原錢氏吳越國國都,因此這位老儒將宋代皇帝的姓氏放在第一位,將錢氏排在第二位,以示懷念。不過這只是傳說而已,錢姓在宋代是江南大姓之一,卻是不爭的事實,這也給我們一個錯覺,以為錢姓發源于南方。其實,跟大多數中國姓氏一樣,錢姓最初發源于北方。錢姓的來源相對比較單一,為彭祖之后,彭祖封于彭(今江蘇徐州),其后裔有個叫彭孚的人,西周時任泉府上士,掌管朝廷錢財,遂以官職為氏,古時泉、錢相通,泉氏改錢氏,這就是錢姓最早的來源,后世尊彭(錢)孚為錢姓得姓始祖。《中華姓氏源流大辭典》收錄了錢姓的幾支來源,主要是少數民族漢姓。
漢代以前,錢姓主要聚居在下邳,即今江蘇徐州附近一帶,此后,錢姓后裔大舉南遷,至五代十國時期,錢姓已發展為典型的江南大姓之一,錢镠立吳越國,更是推進了錢姓在江南的分布,尤其以浙江吳興、江蘇無錫一帶的錢姓聚居最為繁盛,涌現出許多知名人物。
錢姓在今鎮江市域居住、生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朝時期,迄今已接近1600年。南朝梁錢妙真,晉陵女子,辭家學道于陶弘景,在茅山燕口洞修煉神仙之法,這是方志較早記載的鎮江錢姓人物,今茅山景區有洗心池,相傳為其修道期間遭遇誹謗、刳腹洗心自證清白之地。南朝梁普通三年立《九錫真人三茅碑》碑陰題名道士中,則有“玄圃館主,延陵錢法慧”。
唐代起,錢姓在今鎮江市域已有較廣泛分布。唐《魏法師碑》碑陰題名的丹徒東鄉村民中,就有錢姓。唐代道宣律師,丹徒人,俗姓錢,其先出自東漢廣陵太守錢讓之后,父親錢中為陳吏部尚書。
鎮江錢姓多稱吳越王錢镠之后
錢姓在鎮江分布比較廣泛,其中以市區為多,鎮江錢姓分支多稱吳越王錢镠之后。錢镠,字具美,小字婆留,杭州臨安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創建者,去世后謚武肅。錢镠生有30多個兒子,子孫遍布江南各地。
《中國家譜總目》收錄鎮江錢姓家譜7種,這些家譜記載的鎮江錢姓來源主要有這么幾支:
1.吳越錢氏京江分支,這支錢氏以錢镠為始祖,十一世伯乙,宋建炎間遷丹徒,為本支始祖,五傳至璉,生子五:完、宏、定、寧、宥,分為五房。十六世起命名字派為:于為之以乃、曰正在本世、培德克立承、詩書信保守……四世起,陸續有子孫遷往丹陽、句容、常州、金壇、蘇州、南京、揚州、儀征、泰州、江陰、湖州及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貴州、河南等地。這支錢氏原本以世醫傳家,七世起有多人擔任太醫院醫官,其中九世錢繼,世傳家學,醫名遠播,成化中召入太醫院,曾任太醫院使。明中期以后子孫多棄醫學文,陸續有15世錢甫生、錢志彤、錢志遙、錢志騶、錢志進,17世錢為光、18世錢佳楠等多人考中進士。
2.潤州南朱錢氏,這支錢氏也自稱錢镠之后,以東漢廣陵太守錢讓為外紀始祖,譜稱錢镠為錢讓二十一世孫。譜以錢镠之父錢基(原名寬)為內紀始祖,六世錢彥遠知潤州,為潤州始祖,至十三世有錢立遺、錢立業兄弟,錢立遺居鎮江,為鎮江支祖;錢立業,為本支祖。錢立業,字有成,號裕學,錢镠十二世孫,明洪武初自會稽游學東吳,卜宅于潤州馬跡山之北,定居于此,是為南朱始遷之祖,生一子:爽。錢爽生六子:省文、省道、省己、省學、省身、省華,別為六房,自十七世起,陸續有子孫遷往北經山、張王溝、濫洲、周莊、細民洲、丹陽竇莊戎家村、泰興太昌洲及溧水等地,二十五世起名派為:子元朝廷廣、傳仕勝德昌、興學榮華久……
3.潤東尹沙錢氏,這支錢氏始遷祖錢鞶,明代遷潤東尹沙。
4.云陽錢氏,這支錢氏也自稱錢镠之后,錢镠十二世孫錢日升,任丹陽縣尹,為始遷云陽之祖。錢日升生四子:至禎、至祥、至福、至祿,別為四派,至禎之孫錢榮,遷居太平洲,另分支派。至二十一世錢錦誠、錢錦議兄弟,明代由丹陽遷太平洲,為太平港分祖,這一分支字派為:錦玉國明道、文啟大士順、廣永進發如……
5.云陽普寧寺錢氏,這支錢氏出自吳越錢氏京江分支,伯乙玄孫錢轂,由鎮江遷云陽普寧寺旁,為本支始遷祖,錢轂生子通一,通一生二子:亨二、亨四。亨四遷丹陽城之草堰,生四子:謙、懋、恭、讓,錢謙、錢恭兄弟厭惡城市喧囂,明永樂年間一起遷居城外運河的青陽里。
6.丹陽青陽錢氏,這支錢氏亦出自吳越錢氏京江分支,伯乙曾孫錢堯卿,從鎮江遷居云陽之東鄉青陽里(又稱青陽鋪,今大錢甲),為本支始遷祖。錢謙、錢恭兄弟遷居青陽里之后,與原先的錢堯卿一支別為東分、中分、西分三分,其中錢謙為東分之祖、錢恭為中分之祖、錢堯卿為西分之祖。
7.句容古隍錢氏,這支錢氏以錢镠為外紀始祖,始遷祖錢源,譜稱錢镠十二世孫,南宋末年遷古隍,為內紀一世祖,至十三世佐六,生二子:棠、桂。錢棠生三子:蘭,大房祖;芳,二房祖;茂,三房祖。錢桂,生一子:荷,四房祖。十五世起合族別為四房,十七世起字派為:瑞體世永、進益昌志、道修義德、邦顯家光……
8.句容鴻堰錢氏,這支錢氏亦自稱吳越錢氏之后,始祖錢茂宏,錢镠庶孫錢儀之裔孫,入贅徐村徐氏,子孫繁衍壯大,徐村后稱錢村,族人散居舊宅、新宅、墻里、墻外四處,十數傳至錢志,字子才,行曾五,元至正年間自墻里(下宅)遷鴻堰(今屬寶華),為本支祖,據世系表,這支錢氏一世起行派為:曾元庚斌、永智景時……
此外,鎮江回族中也有一支錢氏,始遷祖不詳。
■錢姓小檔案
錢
錢姓是全國第九十四大姓,超過250萬人姓錢,約占全國人口的0.19%;
錢姓是江蘇第二十四大姓,超過66萬人姓錢,約占全省人口的0.79%;
錢姓是鎮江第三十四大姓,將近1.8萬人姓錢,在鎮江常住人口中約占0.56%。
■鎮江錢姓名人
錢寶
明代醫家,字文善,號復齋,丹徒人,精于醫,著有《錢寶醫案》《運氣說》,善作詩,風格藻麗,有《復齋集》,書法亦佳,工小楷、行書。
錢邦芑
明末詩文家、抗清名士,字開少,出家后法名大錯,字他山,又號知非居士,丹徒人,早年家庭富裕,工文章,曾一度赴揚州入史可法幕中參與軍事,清兵渡江后,他棄家到浙江參加抗清斗爭。后到福建,得隆武王賞識,授官御史,被派遣巡按四川,疏請招撫張獻忠部下將領,反遭孫可望陷害,無奈隱退鄉間,祝發為僧,改居室為“大錯庵”,先后隱居于貴州湄潭、云南雞足山、湖南衡山等地,著有《他山詩選》《十年堂詩選》《游岳草》等。編纂有《永州府志》《浯溪志》《九疑山志》《雞足山志》等。
錢志騶
清代官吏、學者,字六謙,丹徒人,明崇禎十三年進士,歷任兵部主事,浙江僉事參議、福建鹽運副使、江西九江府同知,晚年罷官歸鄉,以授徒為生,綜貫六藝,精通經史,作文頗具文采,與弟錢志彤共撰有《聯璧堂合稿》。
錢志彤
清代官吏、書法家、詩人,字章起,又字賡成,丹徒人,康熙四十五年進士,授湖廣利慈知縣,通書法,擅長行書,頗有笪重光筆風,不拘一家,任意揮灑。亦工詩,其《京邸雜詠》1首入選《京江耆舊集》。
錢之鼎
清代詩人、書畫家,字伯調,號鶴山,丹徒人,其詩學李白,有豪放之氣,嘉慶十五年,鄭親王聘之教館,遍交名士,其詩更加純正深厚,道光三年歸鄉,拓舊宅建三山草堂,著有《三山草堂集》12卷,亦精于書畫,書法以秀潔著稱,繪畫則于仕女見長。
明清兩代,鎮江錢姓有進士8人,舉人13人,均來自吳越錢氏京江分支;《鎮江人物辭典》收錄錢姓人物30多人,多數亦出自吳越錢氏京江分支。
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