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緬懷徐明烈士

徐明烈士墓
□ 劉曉遠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八十周年,牢記抗戰歷史,緬懷革命先烈。近日,我攜家人來到句容市白兔鎮行香烈士陵園,參觀了徐明烈士紀念館,到徐明烈士墓前敬獻鮮花,緬懷徐明烈士。
徐明是浙江海寧縣人,1920年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十六歲去上海學徒,白天在運輸報關行當學徒,晚上參加工人夜校。學習期間結識了中共地下黨員周錦文,于193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10月受黨組織委派徐明到江蘇的蘇常太地區,擔任中共肖陸區區委書記。1940年12月徐明任蘇常太工委組織部長。他配合“江抗”挺進縱隊,參與指揮了張家濱戰斗,消滅日偽軍四十多人。1940年年底,新四軍六師師長譚震林為了控制無錫以南蘇州以西這一戰略要地,決定組建新四軍太湖抗日游擊支隊。1941年3月徐明奉令來到無錫,擔任新四軍太湖游擊支隊政委,五月兼任太湖縣縣委書記。7月,我的父親劉明遠受黨組織委派也來到太湖游擊支隊,參與組建部隊。
為解決組建部隊人和槍的問題,徐明派人摸底調查,利用社會關系,打入蘇西洞庭偽軍蔡三樂部,經過宣傳教育,策反了蔡三樂部六十多人;加上原先顧復興地方抗日武裝四十多人和收編太湖里的國民黨軍散兵游勇一百多人,達到兩個連的兵力。新四軍十六旅派出八名黨員干部擔任連、排長,并將獨立二團二營的四連編入太湖游擊支隊。這樣部隊組建為一連、二連、特務連和一個常備隊。新四軍六師發布命令,授予新四軍太湖抗日游擊支隊正式部隊番號,編入新四軍戰斗序列。周志遠作詞王堅作曲創作了《新四軍太湖抗日游擊支隊進行曲》,太湖支隊的指戰員就是高唱著這首軍歌奔赴抗日的最前線。
1941年年初國民黨掀起笫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駭人聽聞的皖南事變,這股逆流也波及了太湖游擊支隊。十月底太湖游擊支隊受到國民黨軍的突然襲擊,遭受了挫折,被迫撤往茅山抗日根據地。部隊撤退前,徐明政委指派我父親劉明遠等三人打入無錫城防板橋偽軍自衛團做策反工作,為日后新四軍太湖游擊支隊的重建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1941年11月,徐明來到茅山根據地,任中共句容縣委書記,1942年5月任中共茅山地委組織部長,1943年1月又調回句容任縣委書記。這時,日軍正對茅山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實行“三光”政策,斗爭形勢嚴峻。在徐明的領導下,縣委加強縣武工隊的建設,建立情報網,與敵人周旋,靈活機動打擊日偽軍,保護了人民群眾。為此,中共茅山地委通令表彰句容縣北二區、四區的反“掃蕩”勝利成果。
1943年11月,23歲的徐明任中共溧陽縣委書記兼守備團政委。徐明認真布置反“蠶食”、反滲透和除奸運動。在他的領導下,縣守備團配合新四軍十六旅四十六團發起了回峰山戰斗,激戰四小時,殲滅日偽軍數百人。縣守備團和各區鄉民兵發起西崗、土山等十多次反頑戰斗,嚴懲了張浩、李蔭堂等一批群眾深惡痛絕的漢奸惡霸。一次,一架日軍飛機失事墜落在溧陽境內。徐明率守備團指戰員及時趕到現場,抓捕了日軍飛行員,并派人押送到新四軍十六旅旅部。徐明預感到日寇會來營救或報復,采取了防范措施。果然,第二天一隊日偽軍來犯,守備團埋伏在公路兩側,徐明一聲令下,指戰員們猛烈開火,打得日偽軍狼狽不堪,日偽軍無奈,只能撤退作罷。一位姓許的校長以辦學為名,暗地里發展國民黨三青團員,妄圖搞陰謀活動。徐明根據群眾提供的線索派人摸底取證。許校長在鐵證面前認罪,被驅逐岀根據地。這一系列防范措施有力地保障了抗日根據地的安全。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10月國共兩黨簽訂《雙十協定》,江南新四軍渡江北撤。徐明臨危受令留守蘇南,任中共茅山工委書記兼新四軍駐茅山留守處政委,領導當時的溧陽、溧南、茅東、句容、江寧、溧高、橫山、金壇八個縣的對敵斗爭。在他的領導下,茅山工委乘國民黨軍立足未穩,積極聯系新四軍未北撤人員,恢復或重建黨的基層組織,并幫助各縣建立武工隊和情報網絡。茅山根據地鄰近南京,留守處的存在與發展使國民黨政府首都南京的反動派寢食難安,守衛南京的國民黨軍七十四師多次派重兵對茅山根據地進行圍剿,并懸賞黃金四十兩緝拿徐明。面對嚴峻的斗爭形勢,徐明毫不畏懼,拼命工作,不顧辛勞,跑遍了茅山各縣,一邊傳達上級指示精神,一邊布置留守工作。在他的領導下各縣留守工作廣泛開展,人民群眾再次看到了希望,但徐明面臨的危險卻在一步步逼近。
1946年4月17日,徐明在句容行香鎮北塘莊東山村召集縣武工隊開會,討論進一步貫徹落實華中分局關于“要提高警惕,爭取和,準備打,做好兩手準備”的指示精神。由于壞人告密,遭到國民黨七十四師一七一團一個連和一百多名鄉丁的突然包圍。徐明面對十倍與我的敵情,沉著冷靜指揮同志們突圍,并鼓勵大家喊道:“同志們!一定要沖岀去,決不當俘虜,犧牲了也光榮!”突圍途中徐明不幸腹部、大腿中彈,他就地對敵還擊,掩護同志們突圍,終因失血過多壯烈犧牲,犧牲時年僅二十六歲。徐明犧牲后,國民黨七十四師一七一團將徐明烈士的頭顱割下,懸掛在當時的句容縣城東的城樓上,當地民眾無比悲憤。
1947年5月中旬,我華東野戰軍在山東孟良崮地區將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七十四師包圍。這時,有一個戰役要點即垛莊,這是七十四師唯一的撤退逃跑的必經之地,占領了垛莊就堵住了七十四師的退路,就有可能全殲七十四師。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將這一艱巨的任務下達給了善打硬仗惡仗的華野六縱。華野六縱的前身就是在蘇南茅山地區堅持抗戰的新四軍十六旅,旅長王必成,號稱王老虎。王必成司令員接到任務后立即命令善打攻堅戰的十八師作為先頭部隊搶占垛莊。
十八師經過兩晝夜的急行軍,行程一百二十公里趕在國民黨援軍到達前抵達垛莊。這時,我的父親劉明遠就在十八師,該師五十二團有許多指戰員來自新四軍太湖游擊支隊。我的父親和他的戰友們高呼著“消滅七十四師,活捉張靈甫、為犧牲的徐明政委報仇”的口號沖進垛莊。十八師如同“神兵天降”堵住了七十四師的退路,打了張靈甫一個措手不及。孟良崮戰役總攻開始,十八師擔任主攻任務,五十二團與兄弟團一起經反復爭奪終于攻克了孟良崮敵軍最后的主陣地,登上了孟良崮的頂峰。國民黨整編七十四師被消滅,師長張靈甫被擊斃。五十二團原新四軍太湖游擊支隊的指戰員們為他們的徐明政委報了仇。
徐明犧牲快八十年了,犧牲時年僅二十六歲,他的一生是短暫的,卻是光榮偉大的。他以一個共產黨員的使命與擔當彰顯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今天,我們要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把我們的軍隊建設成為能打勝仗的新型人民軍隊,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