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蘇青評丨綠色算力助力江蘇高質量發展
不久前,2025中國算力大會在山西大同舉行。會上發布的《2025綜合算力指數》報告顯示,江蘇綜合算力指數位于省級行政區第二,同時算力環境分指數名列前茅。這表明近年來江蘇在綠色算力的發展上取得了較好成效。
算力即計算能力,是集信息計算力、網絡運載力、數據存儲力于一體的新型生產力,主要通過算力基礎設施向社會提供服務。當下,算力應用已經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像外賣平臺秒速對接訂單、電影大片特效處理、短視頻平臺個性化推送……這些都離不開算力。綠色算力,則是指在算力的生產、傳輸和使用過程中,通過采用節能技術、優化算法、可再生能源供電等方式,最大程度地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實現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算力資源。
在江蘇的綠色算力發展領域,鹽城可以說是典范。在供電方面,鹽城新能源裝機量不斷增加,是長三角地區首個新能源并網容量突破2000萬千瓦的城市。在制冷方面,鹽城推出“算力+LNG冷能”“算力+深海冷凍水”等多項創新模式,進一步減少算力硬件在散熱環節的能源消耗。
為何要大力推廣綠色算力?這當然不是為了算力榜單上的排名。
發展綠色算力,有助于推動產業升級、增強經濟發展動能。巨量的現實需求驅動算力的提升,與此同時,算力設備的功耗也在不斷上漲。綠色算力通過采用節能技術、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了算力的運營成本,不僅有利于算力產業本身的發展,也大大拉低了算力的使用門檻。例如,鹽城充分利用海上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發展綠色算力,綠色算力也在反哺其能源設施,使用綠色算力的超級計算機能夠精準預測風資源、優化風電場布局、評估發電量。再如,采用先進液冷技術的蘇州市吳江區的云計算基地,支撐著當地互聯網、政務、金融、制造等多個領域的發展。截至2025年6月,該片區企業上云率達19.3%。
從更高的角度看,培育壯大綠色算力有利于我國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當綠色算力帶動我國能源結構的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當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上云用數賦智”、走上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美好圖景就在眼前。
綠色算力發展背后,是江蘇乃至全國對綠色發展理念的深刻踐行。它是算力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一環。期待綠色算力在未來大步前進,更好賦能千行百業。
詳情請見:https://m.ourjiangsu.com/news/2025/9/17/1417931746885414912.html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