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顧氏有故事

顧野王

顧況

鎮江顧姓家譜書影
文/邱隆洪
顧姓,在全國一百個大姓中排名第88位,全國有超過270萬人姓顧,約占全國人口的0.19%。江蘇是全國顧姓分布第一大省,集中了全國五分之二以上的顧姓人口,顧姓在江蘇姓氏中列第14位,全省超過110萬人姓顧,約占全省人口的1.31%。顧姓在鎮江是萬人大姓之一,在鎮江姓氏中排名第38位,全市有將近1.6萬人姓顧,在鎮江常住人口中約占0.5%, 顧姓在鎮江的人口分布密度比全省平均水平要低得多,意味著我們身邊平均每200個人中差不多有一個人姓顧。
鎮江顧姓的歷史可追溯至東漢末年
提到顧姓,向來有“江南無二顧”的說法,似乎顧姓源于江南且來源單一,其實,顧姓有兩大主要來源,其一為越王勾踐之后,相傳勾踐裔孫搖助漢有功,封東海王,搖又封其子為顧余侯,顧余侯居住在會稽(今浙江紹興),其支庶子孫后即以其封號第一字為氏,后來發展為我們所熟知的江東顧氏,成為江東四大姓之一,在東漢末年以迄六朝時期名人輩出、數代簪纓,創下空前輝煌的“高光時刻”,這支顧氏被視為顧姓正宗,也是“江南無二顧”的由來。除了江東顧氏,顧姓還有一個重要來源,為顓頊帝裔孫昆吾氏之后,夏朝時封于顧(今河南范縣東南),稱顧伯,后為商湯所滅,散居各地的顧伯子孫便以國名為氏,只不過這支顧氏被江東顧氏的巨大光環所淹沒,以致少為人知。《中華姓氏源流大辭典》收錄了顧姓的其他10多支來源,主要為少數民族漢姓。
顧姓在東漢末年就已是江東世家大姓,今鎮江市域應該有分布。據丹陽縣志記載,三國吳丞相顧雍,早年曾任曲阿縣令,這是今鎮江市域有顧姓居住、生活的較早記載,迄今已接近1800年。
方志有顧姓遷居今鎮江市域的記載:唐代詩人、畫家顧況,字逋翁,海鹽(今屬浙江)人,曾任著作郎,因作詩嘲諷得罪權貴,貶饒州司戶參軍,晚年隱居茅山,號稱華陽真逸。有“大字之祖”之稱的《瘞鶴銘》,其作者正是“華陽真逸”,因而有的學者認為《瘞鶴銘》即為顧況所作,不過,學界主流意見傾向于《瘞鶴銘》為六朝時作品,作者應該另有其人。顧況之子顧非熊,少有才華,一覽成誦,然而久困科場,唐宣宗大中年間,為盱眙尉,不樂奉迎,更厭鞭撻,乃棄官隱居茅山。清代丹徒縣學教諭顧堃,吳縣人,子生于其鎮江任所,取名鎮生。顧鎮生,字蘇人,入籍丹徒。
此外,清代駐防京口八旗蒙古旗人有取顧姓的,他們的后代共同構成了今天鎮江顧姓的一部分。
鎮江顧姓號稱“南徐第一家”
顧姓在鎮江主要分布在市區及丹陽、揚中、鎮江經開區,各支顧姓追溯世系遠近不一,所述顧氏先賢事跡與史書所載有一定歧異,其中古潤顧氏一支號稱“南徐第一家”。多支顧氏自稱南朝著名地理學家、文字訓詁學家、史學家顧野王之后。顧野王,字希馮,吳郡吳縣人,博學多才,南朝梁時任太學博士,南朝陳時任國子博士,領大著作,掌國史,以才學顯著,遷黃門侍郎、光祿卿,被后世尊為江南顧姓之祖。顧野王生有五子,俱封列侯:長子顧盛南,任南朝陳南安刺史,封安遠侯;次子顧鴻南,任南朝陳荊徐二州刺史,封寧遠侯;三子顧周南,輔義校尉,守吳興,隋滅陳時自刎,宋高宗時追封靖遠侯;四子顧夏南,與兄周南一同殉國,宋高宗時追封平西侯;五子顧允南,隋岷州刺史,封征西侯。鎮江顧姓或稱出自顧鴻南一支,或稱出自顧周南一支,或稱出自顧允南一支。
方志、家譜記載的鎮江顧姓來源主要有以下幾支:
1.古潤顧氏,這支顧氏很早就占籍丹徒,世居縣治之西,祠堂號稱“南徐第一家”,因家譜遺失,唐宋元世系無從稽考,以明初的顧文玉為一世祖。顧文玉生有三個兒子,其中次子、三子失傳,長子顧小一一支自六世起別為欽公、銘公兩大分,除鎮江外,這支顧姓還有遷往江都、高郵、沭陽、豐縣以及湖北、安徽宣城、北京等地的。清代先后有十一世顧仁、十九世顧敦敏高中進士,另有10多人考中舉人,清代畫家顧鶴慶也出自這支顧氏,為欽公分十六世。
2.潤州顧氏,這支顧氏為顧野王之后,出自其次子顧鴻南一支,八世顧隨,字無咎,唐武宗時任兵部侍郎兼掌諸道鹽鐵轉運使,卒于潤州,子顧公綽守墓,居潤州,為這支顧氏始遷祖。另據《武陵宗譜匯編》記載,鎮江還有一支顧氏亦為顧鴻南之后,其裔孫(五十三世)顧伯喜分支鎮江,為始遷祖。
3.圌東當江沙顧氏,這支顧氏尊南宋名儒顧奎為始祖。顧奎,字應文,生而穎悟,好學能文,鄉人稱“老顧先生”,宋室南渡后從父居蘇門,時韓世忠鎮守京口,聞奎多智謀,以軍事相訪,料敵如神,聘為幕僚(據《京口耆舊傳》記載,欲延顧奎入幕的為太湖匪寇出身、統軍京口的戚方,顧奎未應其請,還將戚羞辱了一番),始有卜居京口之意。其子顧鉞乃承父志,遷居京口。九世顧銑,行清五,元末明初游于圌東,由京口城中第一樓街徙居當江沙,為本支始遷祖。子孫散居使字圩、甲字圩、天字圩、旱字圩及德興洲、永安洲等處。這支顧氏名派為:大鳳鳴春天、安邦定有道、同立在朝中……
4.丹陽呂城顧氏,這支顧氏自稱顧野王之后,出自其五子顧允南一支,唐代詩人、畫家顧況為顧允南五世孫,三十世顧守元遷呂城東北楊家莊,生三子:希質、希賢、希賓,希質居楊家莊,希賢遷小村上,希賓遷仲家村,合族別為三支,這支顧氏三十世起字派為:守希永嘉、庭仕鳳兆,三十八世起采用江南顧氏大統宗譜統一字派:恭寬信敏……
5.丹陽界溝顧氏,這支顧氏亦稱顧野王之后,出自其次子顧鴻南一支,顧鴻南十三世孫顧方,由姑蘇銅坑遷丹陽,被尊為為界溝始祖,二十一世顧榮宗遷居丹陽界溝十八都二圖(今屬皇塘鎮),其曾孫(二十四世)顧通,一名允,遷居西莊,生二子:德懋、德修,別為界溝后分、界溝前分,德懋裔孫(三十世)忠三,遷居丹陽北門外五條路西南店村,其后為南店一支,界溝后分及南店支三十一世起字派:國應斯時孝秀生……界溝前分三十一世起字派為:子士茂明(學)道啟克……合族三十八世起江南顧氏大統宗譜統一字派:恭寬信敏惠天……
另據《顧氏大統宗譜》記載,丹陽蘭洲有支顧氏亦為顧野王之后,出自其三子顧周南一支,顧周南裔孫(十六世)顧憲,宋室南渡時避亂居崇明西沙,其后名不詳,遷居丹陽蘭洲。
6.揚中顧氏,這支顧氏為延令顧氏分支,清中葉,第30世顧是賢遷居二墩港楊七圩,為本支始遷祖,這支顧氏30世起字派為:是學德裕、鶴明盛瑞、永家文仁、其振培存、孝敬知愛、友思守修……
7.句容顧氏,這支顧氏始祖不詳,唐萬歲通天元年,其中一支遷崇明,成為崇明最早的一批居民。
■顧姓小檔案
顧
顧姓為全國第八十八大姓,超過270萬人姓顧,約占全國人口的0.19%;
顧姓為江蘇第十四大姓,超過110萬人姓顧,約占全省人口的1.31%;
顧姓為鎮江第三十八大姓,將近1.6萬人姓顧,在鎮江常住人口中約占0.5%。
■鎮江顧姓名人
顧方
北宋官吏,字正夫,丹陽人,皇祐年間進士,任明州象山(今屬浙江)令,深受百姓稱頌,后因病而卒,百姓為之立祠。
顧奎
南宋名儒,字應文,丹徒人,貢入太學,好學篤行,被他郡學官推為儒林領袖,邑人稱之為“老顧先生”。
顧觀
元末明初詩人,字利賓,丹陽人,寓居浙江紹興,元代為星子(今屬江西)縣尉,少攻詩,著有《容齋集》。
顧言
清代學者,字子訥,丹徒人,由明經授石埭(今安徽石臺)訓導,后遷豐縣(今屬江蘇)教諭,致力推廣儒學經義,著有《易編合珠》《道學正宗》等。
顧仁
清代官吏,字伯元,順治四年進士,顧言子,授湖南寶慶府(今邵陽)推官,遷順天府巡按御史,順治十二年被吏部書吏舉報貪贓枉法,順治帝審訊后將之處死,府縣地方志書均不載其人其事,歲久湮沒。《京江耆舊集》存其詩1首。
顧鶴慶
清代詩人、書畫家,字子余,號弢庵,丹徒人,詩以風格明快、氣勢豪邁著稱,被譽為“京江七子”之一,著有《弢庵集》;畫也頗有名氣,以善畫柳名噪京都,人稱“顧驛柳”,是清代中期著名的山水畫家,“京江畫派”的著名代表人物。
明清兩代,鎮江顧姓有進士3人,舉人9人,多數出自古潤顧氏;《鎮江人物辭典》收錄顧姓人物30多人。
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