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華章|我的青春地標VLOG:走進“運河之都”淮安,來一場水之旅
淮安,地處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的交點,境內河湖水網密布,水域面積占四分之一,有“漂浮在水面上的城市”之稱。近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跟隨“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采訪團來到淮安,親身感受到了淮安豐富的水文化。
走進位于淮安生態文旅區的板閘遺址公園,通過投影沙盤、微縮模型、沉浸式影片等多種互動體驗方式,600多年前板閘的市井文化風情可一探究竟。記者了解到,板閘遺址是目前全國發現的唯一一座木板襯底的石閘遺存。講解員楊桂娟介紹,2014年10月,在板閘風情街的施工過程中,工人向下挖土時發現地表有大量條石。經南京博物院與淮安當地考古人員的鑒定,確為明永樂年間修建的板閘遺址。
2024年,板閘遺址公園對外試運營。由于1417年板閘的閘身部分已經從木板改建為條石,目前板閘閘身直接對外展示,河道底部的木板則采用露天帶水的保護方式。河道中采用凈化水,生態水環境良好,天鵝、雁鵝、鳳頭白鴨在其間快樂地生活。
作為“中國運河之都”,淮安圍繞運河及運河文化開發了多個文旅項目。里運河文化長廊位于淮安市區大閘口歷史文化風貌區,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集淮安地方文化特色和古運河水景于一體。此外,景區常態化運營“萬事大集”,將美觀輕便的檔口提供給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年輕創業者、手工業者等群體,在帶動文化交流、促進創業、吸納就業等方面取得顯著效益。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