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她致敬——黨史中的鎮江巾幗故事”講述職教先驅故事
金秋訪箴廬 致敬巾幗魂
金山網訊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9月28日下午,位于健康路4號的箴廬(TAG咖啡)內暖意融融,“向她致敬——黨史中的鎮江巾幗力量”系列尋訪活動第四條示范路線在此開啟。活動以“捐田興學開先河 職教領航踏新途”為主題,吸引各級三八紅旗手、大學生及教師等30余位女性代表,齊聚這座百年建筑,聆聽唐儒箴、嚴忠婉兩位鎮江籍職教先驅的動人故事,在人文行走中傳承巾幗精神,為國慶節的到來增添了濃厚的文化底蘊。

隨著宣講正式開始,大家共同翻開鎮江女性職業教育發展的歷史篇章,巾幗宣講員率先帶領大家“認識”唐儒箴。從阻止日本人在磨盤山建領事館的果敢,到與旗營官佐打官司守護菜園的堅韌;再到打破封建偏見、捐出賴以生存的土地創辦女子學校,推動鎮江蠶桑業走向全國領先的魄力與遠見…… 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讓這位“巾幗形象”愈發清晰。“原來箴廬不僅是一座文物建筑,更是唐儒箴‘讓女性自立自強’初心的見證。” 現場參與宣講的人員了解過這段歷史后,紛紛發出感慨。
隨后,巾幗宣講員、市委黨校胡思慧老師又帶來嚴忠婉的事跡分享。1930 年,12 歲的嚴忠婉進入唐儒箴創辦的私立鎮江女子職業學校學習,正是這所學校“注重實踐、倡導自立”的辦學理念,為她后來投身蠶桑事業、成為行業專家埋下伏筆。“唐儒箴是‘開創者’,嚴忠婉是‘傳承者’,兩人的故事因女子職業教育緊密相連,共同譜寫了鎮江女性賦能產業發展的佳話。”胡思慧老師的解讀,讓現場嘉賓對“傳承”二字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宣講結束后,活動進入沙龍討論環節,現場氛圍愈發熱烈。“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今天的故事讓我深受觸動。” 鎮江高等專科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徐生錦坦言,唐儒箴“捐田辦學”的無私、嚴忠婉“深耕實業”的堅守,都是鮮活的思政教育素材,“接下來我會把這些故事帶進課堂,讓學生們從本土巾幗事跡中汲取成長力量,明白‘自立自強’的真正含義。”
在江蘇科技大學自動化專業就讀大二的學生何倩是主動報名參加活動的,她拿著活動手冊認真記錄著兩位先驅的事跡:“以前總覺得‘巾幗英雄’離自己很遠,今天才知道鎮江有這么多值得學習的女性前輩。這些巾幗先輩在不同年代、不同領域,以開拓精神和責任擔當,留下了璀璨的女性印記。我也會繼續好好學習,未來用自己的所學所長報效祖國。”
市婦聯相關負責人介紹,年初以來,市婦聯聯合鎮江日報社,以‘人文行走 + 思政宣講’的創新形式,已推出三條示范路線,講述了李佩、于漪、楊守玉、方美芳、楊瑞年等杰出女性的故事。“系列尋訪活動不僅是‘講故事’,更是 ‘傳精神’。唐儒箴、嚴忠婉的故事告訴我們,女性的力量可以照亮行業發展,也可以推動社會進步。未來,市婦聯將繼續豐富‘全域巾幗榜樣地圖’,讓更多鎮江女性故事被看見、被傳承,激勵更多人在各自崗位上綻放‘她光彩’。”(記者 吳韻晗)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