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華章丨江蘇鎮江:守護藍天碧水 讓美麗鄉村成色更足 底色更亮
金秋時節,漫步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谷陽鎮村莊、田野,遠見河塘、湖泊清澈,碧波蕩漾;村莊道路整潔舒坦,村舍錯落有致,農舍房前屋后的“小菜園”“小果園”等郁郁蔥蔥;駐足田間,一望無垠的稻浪翻滾起伏,處處洋溢著生機,呈現出清新怡人的溫馨畫卷。

在美麗的近千畝上下湖畔,連日來,一艘大型河道管護清障船在湖中來回穿梭,正開足馬力忙著清理湖中水葫蘆……這是丹徒區谷陽鎮持續抓河湖美、田園美、村莊美的生動場景。
圍繞美麗河湖建設 攻堅河塘浮萍治理難題
谷陽鎮境內河塘、湖泊眾多,河塘水體的清潔是衡量農村人居環境的一項重要標志,近期轄區浮萍的泛濫一度是困擾全鎮多個村莊的“老大難”頑疾。單純依靠人工打撈,不僅耗費大量人力、財力,且治理效果難以持久。

面對這一頑疾,7月份以來,全鎮在總結鎮南村有效經驗的基礎上,采取“分類治理、科學結合”的辦法,對鎮域內非養殖用途的水體,在確保安全環保的前提下,推廣使用化學藥劑進行治理。快速有效地抑制大面積浮萍生長,有效減輕了村集體的經濟負擔。據統計,通過此種方式,清理河塘面積約15畝,僅投入人工43人次,資金7300元,實現了低成本、可持續的治理效果。
與此同時,對于涉及水產養殖、農業灌溉以及村民日常生活相關的水體,采用傳統的人工打撈模式。截至目前,通過人工精細打撈,累計清理河塘面積達27畝,投入人工130人次,資金83560元。如今,鎮域內河塘水面潔凈,碧波重現,贏得了村民們的稱贊。
守護藍天碧水環境 筑牢秋季秸稈禁燒防線
俗話說,春播一粒籽,秋收萬粒糧。今年谷陽鎮秋熟農作物種植面積約2萬畝,在喜迎秋熟農作物豐收的同時,如何妥善處理農作物秸稈,防止露天焚燒污染環境,避免隨意丟棄堵塞河道、影響村容,成為環境治理工作的又一重點、難點問題。
谷陽鎮堅持“屬地管理、源頭控制、標本兼治”的原則,采取“疏堵結合,以疏為主,以堵促疏”的綜合措施。著力暢通“出口”,在全鎮合理布局設立了多個秸稈固定收集點,方便農戶集中堆放,解決了秸稈處置困擾。同時,鎮農村農業辦牽頭相關部門,與轄區行政村協同聯動,組織轄區黨員干部、志愿者和廣大群眾,開展秸稈清運行動,做到田間地頭、溝渠路邊的秸稈及時離田、離水、離路。累計出動各類垃圾清運車車輛646車次,投入人力898人次,清運秸稈總量超過4120噸。

嚴格“堵”住漏洞,織密巡查監管網絡。全鎮除了鎮巡查外,還組建了12支村級隊伍構成的巡查力量,在全鎮關鍵區域設置了54個監控點位,動員275名巡查人員日夜值守,構建起全天候、全覆蓋監控體系。確保“不著一把火、不冒一處煙”。截至目前,全鎮未發生大規模秸稈焚燒現象,空氣質量保持良好,實現了生態環境與農村人居環境“雙贏”。
加大投入補齊短板 夯實基礎提升硬件支撐
堅實的基礎設施是優化村莊人居環境的硬支撐。今年下半年以來,谷陽鎮著眼于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和堵點,用心用情用力,重點解決道路、村莊排水、綠化等問題,投入力量進行針對性改善,不斷補齊短板。

在道路硬化與修復方面,共完成道路硬化570米,有效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條件;對村內約300平方米的邊角地進行硬化修復,不僅美化了環境,而且也解決了衛生死角問題;對房前屋后130平方米場地進行硬化,提升了村民的舒適度;新建排水溝430米,增強了村莊的排水防澇能力。
此外,結合綠美村莊建設,對轄區主要道路路肩的雜草、樹木進行了統一整治,長約3.6公里;結合村莊布局,見縫插綠,拓展綠色空間,新增綠化面積1290平方米,增添了鄉村的生態底色和宜居韻味。

據鎮農村農業辦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全鎮將圍繞“美麗河湖”“綠美村莊”等建設,持續抓好境內河塘水生葫蘆等雜草“難點”突破,秋季農作物秸稈“熱點”管控,常態長效“細點”維護,公共基礎設施“弱點”短板補齊;持續鞏固整治成果,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在順利完成華村村前韋、萊村村后莊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項目驗收的基礎上,重點抓好湖馬村綠美村莊建設掃尾和驗收。此外,有效發揮并推廣湖馬村、萊村村等行政村積分超市的好經驗、好做法,激發全民參與新農村建設,共建、共治、共享熱情,傾力打造生態、美麗、宜居宜業的幸福家園,讓鄉村振興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傅思源 江羅瑞)
責任編輯:費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