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遹對家鄉的貢獻

三益蠶種制造場的商標
□ 姜 平
民國時期鎮江三老之一的冷遹,字御秋。曾為辛亥革命的元老,于上世紀20年代辭官回到鎮江,以普通公民身份為民謀福利,為家鄉作貢獻。我們通過挖掘冷遹當時的任職,揭示他在新征程中,耕耘于蠶桑一線,改良蠶種,最終成為全國蠶絲行業的領頭人。
冷遹在1929年11月被推薦為黃墟農村改進事業試驗區委員會主席,中華職業教育社發布的文件中,列舉冷遹和李西濤兩位為黃墟農村改進事業試驗區負責人。1929年中華職業教育社等機構及其個人在鎮江創建的三益改良蠶種制造場,冷遹和江恒源分別任三益改良蠶種制造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和副主席。中華職業教育社及其江蘇省建設月刊發布的文件多次顯示冷遹為三益改良蠶種制造場(新中國成立后為鎮江高資蠶種場南場)經理。同時他也在與陸小波、葛敬中投資的均益蠶種制造場(新中國成立后為鎮江高資蠶種場東場)任經理。江蘇省在上世紀30年代成立蠶種改良委員會,冷遹被指定為副委員長。1934年2月國府決定,在全國經濟委員會下設蠶絲改良委員會,該委員會設有9位常委,包括國家實業部、浙江省和江蘇省建設廳等官員外,其中高資蠶種場前身的創建者(薛壽萱、冷遹、吳申伯和葛敬中)均在其中。
冷遹1932年被指定為江蘇省保衛委員會常委,會到各地視察、指導和考核各地保安隊訓練、隊伍建設等內容,經常去的地點有南通、常熟、吳江等。1933年的上海報刊曾提到他為江蘇省保安隊司令。
另外他還從事一些社會兼職工作,如鎮江縣商會會長、江北水災臨時義振會理事長、江蘇省和鎮江縣墾殖委員會委員、省建設委員會委員、省禁煙委員會委員等。
冷遹在這期間擔任了較多的職務,可以從他任職情況梳理他的思路及其工作重點。他的重點工作分為以下幾類:一些產業雖然是由他投資的,但不直接經營,另有他人管理,如永安蠶種制造場(位于黃墟)、鎮江職業女子學校。有些項目,是以他為主,同時也配備了副手,具體事務性事項由副手處理。如黃墟農村改進事業試驗區委員會由農礦廳、中華職業教育社和黃墟名流的相關人員組成,他是從宏觀角度指導黃墟農村改進事業試驗區的工作。其所設的辦事處負責試驗區日常事務,作為助手的李西濤時任黃墟農村改進事業試驗區委員會委員兼辦事處主任,他應該全面負責試驗區的日常工作,而冷遹只要做到大事把關。
冷遹是三益改良蠶種制造場和均益蠶種制造場的唯一經理,在他所投資的產業中,唯獨這兩個單位標他為負責人。此外,冷遹被選為江蘇省和全國蠶絲改良委員會副委員長和常委,后來更成為全國蠶絲協會理事長。這些成就肯定與他蠶種改良的成果是分不開的,而三益和均益場就作為他蠶種改良的基地,蠶種改良就是他的工作主線,高資是他工作的主要地點。
此外,冷遹在高資期間也留下了一些痕跡。如為高資香山寺書寫了寺名;在橋頭浴室洗澡時,動用了句容保安隊的資源,懲治浴室霸凌行為;他建造的辦公樓兼別墅現還矗立在高資蠶種場東場(均益蠶種制造場)的山頭上。中華職業教育社在鎮江創建的4個單位(三益改良蠶種制造場、黃墟農村改進事業試驗區、鎮江職業女子學校和丁卯小學)中現存的最大建筑(三益改良蠶種制造場的蠶室樓)仍保留在高資蠶種場南場。
1929年的黃墟農村改進事業試驗區由省府出資,農礦廳任監察,中華職業教育社設計、指導,地方及其冷遹具體實施。其辦的效果如何?1933年的上海報刊及其1934年《教育與職業》雜志等介紹了設區以來的建設成效。水利、道路的建設有了很大的改善:如水稻灌溉面積由原來的50%增加到70%。重視科技及其人才,如與鎮江女子學校和金陵大學農學院合作,改良蠶種、實施小麥改良試驗,大大提高了產量。此外辦農場、搞副業,建有栗園、桃園、梨園、蘋果園、草莓園、美棉試驗區、建筑區、小麥適應試驗區、經濟作物區等,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
在此基礎上,當地教育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創建了各個層次學校,如小學、師范學校、民眾夜校、家庭識字班、成年婦女職業補習班。還設有民教館、體育場、小公園等。公共事業及其慈善事業也得到很大的改善,辦了醫院、貧兒院、養老院、保衛團、消防隊。村政也做得很好,定期召開村代會,加強農民自治能力,設立了調解委員會、青年勵志團、青年種桿竟進團、信用社、運銷合作社,農民貸款社、農產制造合作社等組織,解決農民出現的各種問題。當時文章形容這地方就好比世外桃源。
同年,也是為建設省會的需要,中華職業教育社等單位和個人集資,由中華職業教育社管理,冷遹直接實施的三益改良蠶種制造場。其發展過程經歷戰爭、絲市慘落、種銷不暢等因素,嚴重地影響了蠶種場的發展,而冷遹在這種慘淡經營的形勢下,仍為周圍的農民帶來了福利,如制造的蠶種,在江浙兩省蠶業界很有信用。蠶種銷售不足,就用種果樹、養兔、養羊等方法彌補損失,為農民做示范種植。辦理成人教育,附近成年男女入學者百十余人,通過培訓,讓他們學會一門謀生的技能,從而提高了周圍農民的綜合素質和生活水平。
隨著1937年的淞滬戰爭,上海及其江蘇淪陷,他及其中華職業教育社創建的蠶種場停辦,冷遹不得不告別了他親手創建、經營并逐漸好轉的蠶種場,開啟了人生的又一征程。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