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詩城閱風華——“詩意鎮江 讀城行動”發布活動側記
金山網訊 江河奔涌處,文脈永續長。在深入學習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時代浪潮中,鎮江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自覺,積極落實省委宣傳部“讀城”行動部署,聚焦“大眾參與的城市文化生活”主旨,全力推動文化傳承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10月11日,以“江河詩城閱風華”為主題的“詩意鎮江 讀城行動”發布活動在鎮舉行。
沉浸式漫步中探索城市文脈
當天下午,活動參與者們沿著京畿路、伯先路,與來自市金山湖小學的50名孩子組成的“讀城”研學團隊同行,沿線參觀打卡瑞芝里、紅卍字會、吉慶里、老郵政局、鎮江老字號市集、伯先公園、鎮江商會舊址、懷仁居、屠家驊公館、廣肇公所……沉浸式感受老建筑、老地名、老字號當中的城市韻味。金山湖小學五年級學生劉謹澤告訴記者,邊走邊看邊學習,還能參與“尋訪京畿citywalk”沉浸式演藝互動,特別有趣。
傍晚時分,“讀城”隊伍來到西津渡鑒園廣場。大家饒有興致地逛起讀城活動主題市集。面塑、珠繡、繩結編織、吹糖人、烙鐵畫、揚中玉雕、句容石雕等藝術形式一一亮相。在這里,市民和游客不僅可以把鎮江的文化帶回家,還能從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鎮江煙火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揚中玉雕的代表性傳承人奚彩軍表示,能在集市上展示玉雕作品、讓更多人了解揚中非遺技藝,特別有意義。
游讀品中感受城市魅力
活動當晚還發布了“跟著建筑讀鎮江”“跟著地名讀鎮江”“跟著老字號讀鎮江”“跟著詩詞讀鎮江”“跟著名人讀鎮江”等相關內容。
“讀城”研學指導師代表在現場進行讀城研學推介。推介內容包括金山寺、西津渡、米芾書法公園、焦山碑林、茅山新四軍紀念館、陳履生博物館群等13家人文類基地;中國醋文化博物館、中華印刷體驗館、地質陳列館等12家科普類基地;江島河豚村、茅寶葛園等10家農文旅類基地。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在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局等九部門聯合推動下,35家高品質研學旅游基地在鎮江“開花結果”。
以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詩意鎮江·讀城”行動以文化為筆、創新為墨,不僅讓歷史資源“活”起來,更讓城市文化從書本走向生活、從展館走向街巷,成為市民可感可知的日常。我市將持續深入貫徹省委宣傳部“讀城”行動部署要求,圍繞“項目化、全民化、產業化”主線,打通文化傳承、文旅融合、經濟賦能等節點,努力把“詩意鎮江·讀城”做成可復制、可持續的城市文化IP,切實以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將突出項目化推進,豐富內容形式。舉行“詩意鎮江·讀城”階段性發布活動,建立“讀城”項目庫,定期發布推薦地標。推動《詩里詩外話鎮江》《“讀城”探索指南》等圖書落地、推廣,形成文旅配套周邊,推動“讀城”進景區、進街區、進高校、進城市綜合體,著手打造“水漫金山”VR體驗項目,努力打通歷史檔案、音頻導覽、微短劇與AR導覽,形成“一碼多端,碼上可讀、可聽、可看”的統一入口與內容網絡。
推出“全齡段讀城矩陣”,針對青少年實施“知行少年培養計劃”,面向老年人實施“銀齡領讀計劃”;在公共場所設置“讀城文化角”“讀城文創角”;邀請國企、在鎮高校、行業協會等深度參與,擴大“讀城”朋友圈;推廣“詩意鎮江·讀城”等征集活動,招募文化愛好者、大學生、退休教師等組建“讀城”領讀團,形成“政府引導、全民參與”的內容供給與傳播生態。
做大“詩意鎮江·讀城”研學與賽事IP,打造“讀城市集”品牌矩陣,推進“讀城+”跨界融合,開發主題演藝、沉浸夜游、城市挑戰賽等新產品,完善“內容-場景-消費”鏈條,實現從引流到留量、從流量到銷量的轉化。(記者 譚藝婷)
責任編輯:董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