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事熱”燃動假日經濟新引擎
當國慶佳節的歡慶氛圍與“蘇超”賽場的激情吶喊、中國網球公開賽的優雅揮拍、WTT中國大滿貫的凌厲扣殺交織共鳴,“觀賽”已不再是居家休閑的被動消遣,而是升華為“奔赴現場、漫步城市、品味人文”的主動出行。從專業競技的巔峰對決,到“浙BA”“村超”等民間賽事的蓬勃生機,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體育賽事,正以“運動熱”“文旅熱”“消費熱”三重聯動之勢,為假日經濟注入澎湃動力,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與時代注腳。
賽事引領運動新風尚,拓展健康消費新藍海。“蘇超”賽場萬人空巷的盛況,“川超”“村超”中草根球員的奮力拼搏,無不彰顯體育賽事正以其獨特的親和力與感染力,打破專業壁壘,激發全民參與熱情。越來越多的人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從“熒屏前”走向“賽場上”,運動健身日益成為假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股“賽事熱”直接催生了健康消費的蓬勃興起。國慶期間,多地健身中心私教課程預約爆滿,瑜伽館、攀巖館日均客流同比增長逾三成;戶外運動裝備銷售火爆,騎行類商品銷量環比激增50%,露營地結合飛盤、槳板等新興運動推出的“體育+休閑”套餐更是一票難求。縣域市場同樣熱度不減,河南光山縣“鄉村振興杯”籃球賽匯聚周邊28支隊伍,日均觀賽超3000人,帶動本地體育消費顯著提升——“運動之家”“晨光體育”等門店籃球銷量達平日2.3倍,青少年運動鞋服銷量同比增長60%。賽事不僅是競技的舞臺,更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催化劑,推動體育產業向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拓展。
賽事賦能城市新形象,打造文旅融合新坐標。“為一場比賽,赴一座城”,已成為假日出行的新趨勢。體育賽事作為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正逐步成為串聯文旅資源、提升城市吸引力的關鍵紐帶。南京依托“蘇超”主場優勢,創新推出“球票+景區”聯票,中山陵、夫子廟等重點景區接待量顯著提升,部分景區還專設“球迷綠色通道”,優化游客體驗;北京借力中國網球公開賽,推動“賽事+住宿+導覽”一體化服務,朝陽區文旅消費總額突破18億元,三里屯、國貿等商圈實現客流與銷售雙增長;貴州榕江縣則以“村超”為媒,打造足球主題旅游線路,國慶期間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12億元。這些成功案例表明,賽事能夠將“流量”轉化為“留量”,將“過境站”升格為“目的地”,在游客的口碑傳播中,塑造出獨具魅力的城市文旅新名片。
賽事激發消費新動能,構建經濟增長新閉環。“賽事熱”不僅點燃運動激情、提升城市魅力,更在消費層面形成強大拉動效應,構建“體育—文旅—產業”良性循環的經濟生態。WTT中國大滿貫賽事期間,場館周邊商圈夜間消費額同比增長40%,便利店、餐飲店延長營業仍供不應求,“冠軍同款飲品”等創意產品引發消費熱潮;河南社旗縣將“村BA”與關公文化節、特色產品展銷會深度融合,實現“以賽促旅、以旅帶消”,觀眾白天游覽、夜晚觀賽、留宿消費,有效帶動旅游與周邊產業同步提升。此外,賽事也激活了線上消費新場景,“浙BA”賽事直播中,本地特產鏈接點擊量超50萬次,觀眾在觀賽同時完成下單,形成“邊看邊買”的即時消費模式,進一步拓展了賽事經濟的邊界與潛力。
假日中的“賽事熱”,是全民健身意識覺醒的體現,是文旅融合發展的成果,更是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縮影。以“賽”為媒,將體育賽事與城市特色、文化資源、消費需求深度融合,不僅能夠拉動短期消費,更能凝聚城市精神、弘揚地域文化、培育長期產業生態。展望未來,我們應繼續發揮“賽事經濟”的引擎作用,推動“體育+文旅+消費”多元業態協同發展,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力,譜寫新時代假日經濟的新篇章。(孫妍)
詳情請見:https://www.tznews.cn/article/content.html?key=68ec4720ce0ae86d018b456a&lanmu=special11
責任編輯:鄧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