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以“時時上心”讓人民群眾“事事放心”
“現在的社區工作,分工明、待遇好,大家都干勁十足,社區居民都夸我們辦起事來更專業了。”作為一名“老社區”,城南街道沁蓮社區黨委書記丁海花細數種種變化:社區力量和資源在下沉,服務群眾時間在變多,基層干部更有積極性……
變化,源自海陵貫徹“干部下沉、數字賦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要求,為基層減負賦能的有力舉措。近年來,海陵區充分發揮黨建對基層社會治理的引領功能,通過資源下沉、資金下沉、力量下沉、服務下沉等舉措,接續發力給“車”減負、為“馬”賦能,不斷激發基層干事活力、提升治理效能。
“減負前我們辦公樓掛牌多達十幾塊,減負后只保留了必要的‘一橫四豎’牌子。雖然牌子減少了,但服務質量一點都不減。”丁海花介紹,牌子減少的背后是工作范圍的清晰,社區的工作事項,哪些可以協助開展,哪些不該由社區干,一張清單講得明明白白。
給“大車”減載,厘清理順村(社區)承擔的工作事項,是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的前提和基礎。海陵區不斷健全完善鎮(街道)權責清單制度,以推動權責清單規范化建設為根本,持續構筑權責清單制度的“四梁八柱”。鎮街通過制定“屬地管理”事項清單,規范村(社區)出具證明事項、明確網格準入事項之后,社區承擔的工作職責更加清晰,切實為基層減負,幫干部“松綁”。
“清牌減負”重“面子”,更要重“里子”。海陵嚴控面向基層的督查檢查考核總量和頻次,精簡考核內容指標;整治“牌子亂象”,累計清理不在序列之內、不符合上墻要求、不按規定張貼的各類制度標牌600余塊;開展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專項行動,組織各鎮街、部門(單位)全面開展自查自糾,累計處理基層政務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13個、政務公眾賬號68個、工作群組199個,整改政務新媒體6個,基層干部強制點贊、打卡等現象大幅減少。一攬子“硬核”舉措,給“大車”減輕負擔,“小馬”得以輕裝快跑。
針對基層財力不足、能力不強、活力不夠等問題,海陵還著力推動資源、資金、人員、服務在基層整合集成,讓基層“兵強馬壯”。
該區通過建立鎮街、村“兩委”干部包聯網格制度,推動片警、醫生、在職黨員等各方力量下沉網格,不斷增強基層力量。同時,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優化11個鎮街7-9個職能機構,出臺《泰州市海陵區事業單位“編制銀行”管理辦法(試行)》,打破事業編制“部門所有”模式;落實“四下基層”制度,推動147名鎮街領導班子直接聯系網格,選派85名鄉村振興指導員到鄉村振興第一線,組建11個工作團,排查解決基層突出問題76個。強化培訓提能,用好社工培訓中心等平臺,依托“每月一講”等班次,分層分級組織基層干部赴云南、無錫等地開展觀摩學習160余場。強化基層保障,下撥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為民服務專項資金等經費超4700萬元。支持基層運轉,落實鄉鎮機關工作人員年度考核獎高于區直機關同職務(職級)人員20%政策,擇優選拔4名“百名示范”書記享受管理八級職員待遇,讓基層干部有奔頭。
民意在一線收集,群眾訴求“上得來、聽得見”。“我們社區老年人多,晚上散步路燈太暗,存在安全隱患。”“加工廠橋太窄,會車困難,能否拓寬?”……海陵區創新推行“逢十說事”工作法,每月10日組織下沉干部進駐網格議事點,面對面聽取群眾意見。60余名機關干部全面下沉以來,已收集各類民意訴求1200余條。海陵區持續深化“雙報到、雙服務”機制,推動市區在職黨員“回家”報到、服務,構建“街道干部全員下沉、市區黨員踴躍參與”的基層治理新格局。到目前,全區已有1.1萬名在職黨員主動到社區報到。
矛盾在一線化解,糾紛調處“高效辦、源頭清”。“您負責的網格出現同一問題的二次投訴工單,請及時處理。”接到綜合指揮中心通知后,下沉干部王善琴立即趕往現場,聯動街道人民調解中心專業力量,成功化解一起家庭糾紛。為提升矛盾化解效率,京泰路街道實施12345工單分級處置機制,明確A級工單領導包案、B級工單下沉干部牽頭、C級工單村居自處,并對逾期工單和“二次”工單實行跟蹤督辦,形成“高效派單—及時接單—量化評單”的閉環管理。今年以來,街道“二次”工單數量顯著下降,矛盾糾紛就地化解率98.2%,群眾滿意率穩步提升。此外,街道同步建立“日收集、周研判、月分析”機制,依托綜合指揮一體化平臺,對網格上報工單進行系統歸集與深度研判,梳理出住房保障、公共安全等5類矛盾集中領域,實現問題早發現、風險早預警、糾紛早介入。
服務在一線提升,基層難題“精準解、暖心辦”。“有了夜市晚托班,再也不擔心孩子沒人管了!”京泰夜市攤主李女士高興地說。原來,下沉干部李琳鈴在走訪中了解到商戶看護難問題,迅速對接開設夜市“晚托班”,為25個家庭解除后顧之憂。京泰路街道圍繞環境整治、城市管理等群眾關切領域,梳理形成43項治理項目清單,推動社區需求與干部資源精準對接。此外,針對社區“看得見管不了”、部門“管得了看不見”的治理難點,海陵區發揮區域化黨建資源整合優勢,推動316家機關部門、駐區企業等下沉一線,通過聯席會議等方式合力攻堅。今年以來,累計解決道路修繕、停車場改造等民生難題150余件,開展公益義診、文化演出等100余場次,以“干部沉下去”推動“服務提上來”。
一系列舉措激發基層治理活力,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城西街道首創引入積分制的微信小程序工具,打造了“公益成長e站”,實施“群眾點單—社區派單—志愿組織(者)接單—群眾評單”的志愿服務流程閉環管理模式,精準對接群眾需求,落細落小落實健康咨詢、護苗行動、糾紛調解等56個志愿服務項目;華港鎮創新打造“馨風華港”文明實踐輕騎兵,積極運用“快閃”等時尚形式,將理論宣講、政策解讀、便民服務融入村口小廣場、涼亭等群眾聚集地……面對基層治理中的痛點難點,各鎮街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推動基層治理更接地氣、更有溫度、更加高效。
詳情請見:https://www.tznews.cn/article/content.html?key=68f6fbfcce0ae8df058b456e&lanmu=111special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