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局港發建科:綠色制造新模式,賦能裝配式產業高質量發展
金山網訊 初秋時節,長江兩岸綠意依舊。位于鎮江經開區大路鎮的中交一公局港發(江蘇)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一公局港發建科”)內,灑水車滿載著經過處理后達標的廢水,循環利用水資源為廠區路面降塵作業;車間屋頂上,整齊排列的光伏板持續為生產基地輸送清潔電力……通過多項節能降耗舉措的協同推進,這里正積極構建先進裝配式建筑基地的綠色制造新模式。近日,該企業成功入選2025年度市級綠色制造單位名單。
循環用水,構建節水型生產新體系
站在廠區外的砂石原料清洗區,企業技術品控部負責人付星介紹道:“這個10米高的儲存罐是我們用于過濾清洗砂石廢水的核心設備。廢水經過沉淀處理后,可實現循環利用,是水資源回用系統中的關鍵一環。”作為一家年產21萬立方米大體積盾構管片的混凝土產品生產基地,企業在原材料進場、混凝土拌和以及后續的拌和站清洗及管片成品養護等環節均需消耗大量水資源。因此,高效用水與水資源循環利用,成為降低生產成本的重要抓手。
自2022年落戶鎮江經開區以來,中交一公局港發建科就把節水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企業通過引進先進的砂石水洗設備,將清洗砂石產生的廢水輸送至儲存罐進行過濾,實現水污分離,最終達成廢水的再利用。此外,廠區還安裝了雨水收集系統,節省新鮮水消耗,進一步拓展了非傳統水源的利用途徑。通過水循環利用與雨水回用相結合,企業每年可節約用水約60萬噸,顯著降低生產成本,構建起完整的閉環式節水體系。
智能制造,賦能精細化資源管理
在扎實推進節水工作之外,先進的智能制造體系也為綠色制造注入了新動力。在生產車間內,墻上的電子顯示屏實時展示著5個養護窯的溫度、濕度等關鍵參數。“我們通過蒸汽加熱進行混凝土養護,過程中需精準控制溫度、濕度以及水的PH值。”付星表示,“依托數據化管理系統,我們能精確掌握每一環節的水與蒸汽使用量,從而有效避免資源浪費。”
此外,企業通過采用數字化管理、智能機器人及AGV小車實現全流程無人化作業,工序作業標準化提高,單條生產線產能提升至傳統模式的1.2倍,人員需求減少30%,勞動強度降低50%。智能制造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更通過精細化管理大幅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助力企業實現低碳、綠色的制造目標。
清潔能源,打造低碳用能新模式
在能源結構優化方面,企業在生產車間屋頂安裝了703塊太陽能光伏板,年發電量約200萬度,可覆蓋生產用電的50%。同時,企業徹底告別了煤炭鍋爐的傳統養護方式,全面采用天然氣進行蒸汽養護作業,每年實現能耗降低約30%,碳排放減少192噸。這一“光伏+天然氣”的清潔能源組合,為企業構建了穩定、低碳的用能體系,為行業能源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路徑。
通過在水資源循環利用、智能制造升級和清潔能源替代3個方面的系統推進,中交一公局港發建科成功構建了以節水、智能、低碳為著力點的三位一體綠色低碳制造體系。接下來,企業將繼續深化綠色技術集成創新,推動裝配式建筑產業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方向發展,為行業綠色轉型和“雙碳”目標實現貢獻更多實踐成果。(記者 潘宇琴 通訊員 王潔源 吳慧敏)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