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個著力點’ 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首場瞄準“打頭陣”
聚力創新引領產業強市 奏響深度融合最強音
金山網訊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10月21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聚焦‘四個著力點’ 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系統展示鎮江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舉措和成效,為經濟大省挑大梁貢獻鎮江力量的責任和擔當。

省鎮江船廠(集團)有限公司為荷蘭船東建造的第二艘新型特種海洋風電裝備安裝運輸船提前兩個月完工交付,順利啟航,標志著鎮江船廠成功進入歐洲海工高端市場。朱大智 文雯 攝影報道
首場新聞發布會主題為“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會上,市科技局發布相關情況,并與市工信局、市人社局、丹徒區和鎮江高新區有關負責同志回答了記者提問。
融合發展,創新成果加速涌現
“十四五”期間,鎮江大力實施“876”創新引領工程,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緊密融合,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顧明華發布的一組組數據,勾畫五年來鎮江科技創新工作邁出的堅實步伐——
全市研發支出增幅年均超12%,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增長至2.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提升至55.2%、列全省第四,超“十四五”預期目標7.2個百分點;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實現零的突破,省級及以上高新區增加至4個,科技創新引領支撐作用持續增強。
如何打頭陣?制度先行!鎮江始終將制度創新作為融合發展的根本保障,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將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同部署、共謀劃。
制度創新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關鍵技術攻關取得豐碩成果。“十四五”期間,累計實施各級科技計劃項目2608項,獲省科學技術獎超120項。大力實行“揭榜掛帥”機制,發布企業重大技術需求150余項、成功解決107項,成功研發“光電抑郁障礙診斷儀”“高品質單壁碳納米管”“L23中速雙燃料發動機”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
融合發展的核心在于企業主體培育。鎮江聚力打造企業成長梯隊,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瞪羚)企業”梯次培育計劃,通過精準服務推動企業創新。截至目前,全市高企總數達1617家,較“十三五”末增長36.7%,高企認定通過率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圍繞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市以“四群八鏈”培育和“876”創新引領工程實施為抓手,堅持創新引領產業強市戰略,大力推進產業鏈與創新鏈、人才鏈、服務鏈緊密結合。市工信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朱明珠表示,目前,全市累計獲評省首臺(套)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101個,入選省新技術新產品重點推廣應用目錄145個,創新成果加速應用推廣。用好“兩重”“兩新”政策,支持一批企業納入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再貸款貼息范圍,工業領域加快推進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氛圍更加濃厚。
優化布局,“雙高協同”雙向賦能
高能級的創新平臺載體,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的重要支撐。鎮江加快優化平臺載體布局,出臺政策文件,加力推進重點實驗室“強基提能”、科技孵化載體“專優特強”,同步打破產學研用壁壘。近期,江蘇大學在智慧農業技術與裝備領域打造出全市第一家國家級實驗室,給全市創新平臺載體建設做出示范。
今年,我省為發揮高新區和高校兩大創新主體協同優勢,部署了“雙高協同”試點工作,鎮江高新區承擔了省“雙高協同”的試點任務。目前,鎮江高新區已與江蘇科技大學、江蘇大學、江蘇理工學院三所結對高校分別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建了“先進船舶海工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等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9月舉行的全市首場“雙高協同”專題對接會上,校地聯合發布了企業技術需求30項、高校共享科研儀器設備343臺套、先進專利成果1742項、協同創新平臺86個。
“在開展省級試點的同時,鎮江同步開展市級‘雙高協同’培育工作。”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江華介紹,丹陽高新區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揚中高新區與南京工程學院、丹徒高新區與常州大學及鎮江高專,也正圍繞各自的主導產業和優勢學科協同創新發展。
以打造全省“雙高協同”“立標之地”為目標,鎮江高新區圍繞省“雙高協同”政策指南清單和改革指引清單,已經與3所高校形成39項落實舉措。鎮江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卞茜介紹,高新區將把深化“雙高協同”作為核心抓手,發揮高校院所的學科優勢和高新區主導產業優勢,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真正做到高校和園區雙向奔赴、雙向賦能。
匯智聚力,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激活融合發展內生動力,關鍵在于優化科技創新生態。
厚植創新沃土,鎮江堅持從人才、金融、要素等多維度發力,構建優質創新創業生態。著眼于深化產學研用協同,暢通融合發展轉化通道,全市積極搭建對接合作平臺,連續7年舉辦“高校院所走進鎮江產學研合作大會”,與全國16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年均舉辦產學研活動100余場、推送技術需求400余項、創新成果1000余項,累計促成產學研合作3500余項。

2025鎮江市百校訪企拓崗活動現場。謝道韞 攝
緊扣“打造長三角產才城教融合發展福地”人才工作定位,鎮江系統推進人才“鎮興”行動。“十四五”期間,人社部門聚焦重點產業人才招引、青年人才導入等招才引智重點工作取得新成效,累計引培高技能人才16萬人、專業技術人才39.4萬人,每年引進培養大專以上人才4萬人。市人社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曹志云介紹,政策“干貨滿滿”、對接“精準高效”、服務“暖心周到”,未來,我們將繼續主動出擊,把這趟“誠意滿滿”的攬才專列開到更多高校、更多城市,以真金白銀的投入、真心實意的行動、真招實策的保障,讓更多青年才俊了解鎮江、選擇鎮江。
5年間,高端人才集聚,鎮江創新創業活力迸發。“十四五”期間累計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團隊)項目352個、人才383人,全職引進外國來華工作人才850人,選派科技副總(技術副總)385人,為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人才隊伍建設持續向好,在丹徒區得到印證。對此,丹徒區委常委、副區長李慶豐表示,5年來,丹徒區始終把人才引建作為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出臺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5大類9項區本級科技獎勵政策,先后入選國家級人才8人,發放專業技術和技能人才引育獎勵165.8萬元。聚焦“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強區”主題,丹徒區認真謀劃、系統推進,全區科技創新活力持續迸發、產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面向‘十五五’,我們將繼續在創新主體培育、研發水平提升、平臺載體躍升、創新生態優化等方面持續發力,以科技創新助推產業發展提質增效。”(記者 陳志奎)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