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華章丨以青春之我擔時代之任 書寫新答卷
10月20日至23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將審議《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未來五年中國發展擘畫藍圖。新藍圖更需要青年人才力量,要著力培養并高效用好青年人才這一關鍵資源,以青年人才的活力釋放與創新賦能,驅動未來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持續鞏固中國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的領先優勢。
以青春為槳,向基層砥礪揚帆。經濟的持續拓展,尤其離不開青年人才的創新活力。目前,越來越多的青年人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選擇返鄉入鄉創業,實現青年與鄉村“雙向奔赴”,成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可或缺的青春元素,更是推動鄉村發展動能的源頭活水。不僅如此,在希望的田野上,鄉村支教的青年志愿者、扎根基層的大學生村官比比皆是,他們不再將鄉村視為“他鄉”,而當成自身成長的沃土,鄉村也不再將青年視為“過客”。這些新時代青年自覺擔負起鄉村振興的新使命,一架無人機、一部手機、一家網店,就能讓古老的農業煥發新生;智慧農業大棚、鄉村土特產、農村電商直播、非遺技藝傳承、智慧養老等,都是他們在田間地頭、村頭巷尾用新業態奏響的青春樂章。
守初心為舵,實干朝夕之間。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任何宏偉的戰略、遠大的目標,都需要通過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干來成就。因為血脈深處文化基因的覺醒與自信,他們催生了國潮、新中式的崛起,讓東方美學在當代生活中重新綻放;因為對文旅體驗廣度的執著追求,他們推動了文創、民宿等新業態的繁榮,讓“詩與遠方”變得可感可觸;因為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深刻認同,他們推崇循環經濟,讓綠色消費成為新風尚。這首青春的詩篇,寫在對實驗室數據精益求精的反復推敲里、寫在車站碼頭為社會發展奔波的腳步里、寫在每個為創意方案挑燈夜戰的不眠燈火里、也寫在廣袤鄉野間為描繪鄉村振興畫卷而揮灑的汗水里,他們將青春寫在每一個堅守崗位、默默創新的日常里。
乘時代東風,奮楫時代新程。當前,我國正處于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型的關鍵期,青年人才已經成為創新創造的生力軍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近期,北京市發布《關于進一步支持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的若干措施》,瞄準青年創業者實際痛點打出了一套實用的“組合拳”。通過籌集人才公寓、提供租金補貼、優化公積金提取等實招,保障“安居”,讓青年“輕裝上陣”;通過免費或低價提供辦公空間,設立專項發展基金,并配套金融貸款工具,賦能“樂業”,為每一個創新的火花補足“充足的燃料”;建設一批育人基地,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機器人等重點領域打造產教融合基地,護航青年人才“成長”,助力他們“淬火成鋼”。投資青年,就是投資國家經濟發展的未來,最大限度地挖掘青年人的潛力,讓他們“年少有為”,就是為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袁羽)
詳情請見:https://www.zghaw.cn/sttopic/folder1226/pinglun/folder1249/2025-10-22/Mo5cXZb1n1hX4AOd.html
責任編輯:鄧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