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的“無中生有”有何與眾不同
摘要:未來產業的生長從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更像是一場長周期的“點火實驗”。 地理信息產業從零起步,過程中充滿諸多變數,錯過任何一個機會、缺失任何一個環節,這個“無中生有”故事就可能夭折??梢哉f,德清地理信息產業是應運而生,更是靠著一任接著一任干的堅持。
10月22日,第二屆聯合國地理空間知識與創新周在浙江德清拉開帷幕,一場圍繞地理信息產業的“莫干山對話”展開。這不是德清第一次站上世界舞臺。作為全國地理信息產業集聚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作為中國在地理信息領域對外展示與交流的重要窗口,德清已然多次吸引全球目光。
地理信息產業,聽上去有點“冷門”。實際上,它與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小到叫外賣、網約車輛,大到萬物互聯,都離不開地理信息。德清的地理信息產業發展,一個公認的形容是“無中生有”——在零產業基礎上,打造出一個“地理信息小鎮”,形成了具有專業功能的地理信息產業集群。2010年起,為改變傳統粗放型增長方式,推進產業轉移背景下的結構調整,浙江各地都在“騰籠換鳥”,尋求轉型。也就在2010年,國家開始布局地理信息產業“一主十副”園區,浙江獲得一席,浙江省測繪與地理信息局也已然將杭州濱江、富陽等地作為考察點。本不在名單上的德清,捕捉到這個信息,意識到這一新興產業的潛力,時任德清縣主要領導十多次主動前往對接,終于抓住了機會。2011年5月,浙江省測繪與地理信息局與德清縣簽約,聯手打造以地理信息為核心的產業園,“地信小鎮”的產業定位初步形成。
城市“無中生有”打造全新產業,在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史中,并不少見。譬如不產皮革的海寧,創辦了聞名全國的皮革城;不產羊毛的桐鄉,編織出“衣被天下”的傳奇;還有我們隔壁的常州,“無中生有”更是玩出了花兒。那德清地理信息產業的“無中生有”又有何與眾不同?《浙江日報》10月文章《小城“牽手”聯合國,德清為什么頻頻迎來“全球流量”?》中有言:“縣域經濟‘無中生有’打造全新產業,光有遠見和決心還不夠,關鍵還要保持定力和耐心。王更亮(莫干山高新區地理信息發展中心主任)認為,地理信息產業從零起步,過程中充滿諸多變數,錯過任何一個機會、缺失任何一個環節,這個‘無中生有’故事就可能夭折。可以說,德清地理信息產業是應運而生,更是靠著一任接著一任干的堅持。”
這個堅持是,10多年來,德清堅持“筑巢引鳳、軟硬兼修”。決策一旦做出,德清便展現了驚人的執行力。從規劃土地、建設園區,到組建專業的招商和服務團隊,再到制定極具吸引力的產業政策,一系列組合拳迅速打出。在省級有關部門指導下,德清縣積極發揮小鎮平臺優勢,梳理出五大類、15家國家地信骨干企業項目清單,制定產業招商圖,選商引資,招才引智。創立于廣州、曾兩度獲評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百強企業榜首的南方測繪是第一批落子德清的地信企業之一。浙江南方測繪總經理陳述說,當時德清縣相關領導帶著產業藍圖到全國各地招商,正是被當地政府的眼界和誠意所打動,企業果斷簽約入駐。不僅是引進企業,德清還布局了莫干山地信實驗室、地磁研究院等創新載體,打造覆蓋技術創新、人才培養與資源拓展的完整生態。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德清地信產業已經形成了涵蓋地理信息數據獲取、處理、應用、服務等完整產業鏈,成為全國地信產業集聚度最高、產業類型最豐富、產業鏈條最完整、創新資源最密集的區域。隨著地理信息產業集聚度的提高,德清又開始推動產業從傳統測繪向“地信+”的融合業態轉型,于2024年啟動地理信息“造峰行動”,力爭通過3年努力,推動“地理信息+”產業規模突破600億元。
這個堅持是,10多年來,德清堅持在開放中成長,借助一次次國際性會議,讓德清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持續攀升,也迎來了一波波“全球流量”。2012年,中國-聯合國地理信息國際論壇會址永久落戶德清,與此同時,首批地理信息產業企業入駐小鎮。從0到1,產業集聚邁出第一步。2018年,首屆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在德清召開,13個外國部長團參會、218家國內外知名地理信息企業和院校參展。德清一下子站到了世界地理信息產業的聚光燈下。2022年,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正式落戶德清,這是聯合國秘書處在中國設立的首個直屬機構。德清由此成為全球地理信息領域的重要支點。近兩年,又有聯合國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周持續在德清召開。與此相應,全球的先進理念、前沿技術、頂尖人才與龍頭企業、廣闊市場等如磁場般匯聚于德清。最新消息,德清的“世界地信之家”已發布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技術需求清單37項,精準匹配中國產業鏈資源,達成國際意向合作訂單超億元。
于是,想起了《人民日報》近期的“十四五”創新突破啟示錄系列評論。其第四篇《瞄準“最前沿”,弄潮兒向濤頭立》講了三組關鍵詞——下好“先手棋”、甘坐“冷板凳”、打造“生態圈”。德清的實踐,不正是這三組關鍵詞的現實寫照嗎?
而另一個思考也隨之產生。在科技創新、產業創新越來越占據社會發展C位的今天,似乎各地都極重視“從0到1”,極重視產業培育中的突破性項目。畢竟,“從0到1”是質變,還能夠塑造核心競爭優勢,其影響力是巨大的。這時,我們更不能忽略“從1到100”,雖然它是建立在別人也就是“從0到1”的成績與基礎之上,但“1”終究是弱小的,沒有“1到100”的努力,縱使有再多的“從0到1”的成功,也必然是前功盡棄。事實上,在這方面,我們的教訓還少嗎?
近日,上海印發《關于加快推動前沿技術創新與未來產業培育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并舉行相關內容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媒體稱:“這場發布會勾勒出了上海發展未來產業的全景脈絡:從戰略方向到執行抓手,從空間布局到資本支撐,一幅多層次、全要素的未來產業培育藍圖正在鋪展。”《21世紀經濟報道》拆解這份上海未來產業作戰圖,講了一句極點睛也極重要的話——未來產業的生長從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更像是一場長周期的“點火實驗”。(華翔)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