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四五”|“鐵龍”奔騰繪新卷,高鐵“揚帆”蓄新程
江淮大地,“巨龍”騰躍,一段段延伸的鋼軌上,躍動著發展的強勁脈搏。“十四五”以來,江蘇持續加快完善鐵路網絡,一條條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鐵路開通運營,一個個鐵路建設項目正加緊推進。截至目前,全省高速鐵路里程達2594公里,排名從“十二五”末全國第14位上升至全國前列,面積密度居各省區第一。全省在建高鐵里程超過1000公里。
織密高鐵網絡,構建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江蘇高鐵建設,正以磅礴之勢重塑區域發展版圖。連徐高鐵的貫通,讓蘇北五市首次形成高效便捷的高鐵網,實現了從“交通末梢”到“區域樞紐”的跨越;滬寧沿江高鐵的開通,則將蘇南經濟強縣與長三角核心城市緊密相連,形成“半小時經濟圈”……一條條高鐵線路,如同江蘇發展的“大動脈”,將蘇北、蘇中、蘇南的經濟要素快速流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從“物理連接”邁向“化學融合”。當高鐵穿行于江淮大地,縮短的是時空距離,更讓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在全省范圍內自由流動,為構建“強富美高”新江蘇注入強勁動能。
暢通南北動脈,激活長江經濟帶新動能。北沿江高鐵與通蘇嘉甬高鐵的開工建設,標志著江蘇高鐵建設進入“跨江融合”新階段。譬如,北沿江高鐵作為長江北岸的高鐵大動脈,將揚泰通地區與上海、南京等中心城市直接串聯,破解了蘇中地區“高鐵洼地”的困境;通蘇嘉甬高鐵則通過縮短蘇北、蘇中與杭州都市圈的時空距離,推動長三角南北翼協同發展。兩條高鐵如同兩把“金鑰匙”,打開了長江經濟帶東西聯動、南北貫通的通道。當高鐵列車跨越長江天塹,帶來的不僅是旅客的便捷出行,更是產業梯度轉移、創新要素集聚的“黃金走廊”,為江蘇融入國家戰略提供堅實支撐。
創新運營模式,打造智慧出行新體驗。江蘇高鐵建設不僅注重線路延伸,更在運營服務上創新突破。寧句線、錫澄線等城際鐵路的開通,構建起都市圈“一小時通勤圈”;南京上元門過江通道將滬寧城際、北沿江高鐵、寧淮城際鐵路有效串聯,形成多式聯運的“立體交通網”……創新“踏上”高鐵,讓列車從“單一運輸工具”升級為“綜合交通樞紐”。當高鐵站成為集交通、商業、文化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展現的是江蘇從“交通大省”向“交通強省”的跨越。
交通強省,奮楫前行。眼下,“十五五”藍圖已繪,江蘇高鐵建設正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精神,書寫著交通強省的新篇章。隨著更多高鐵線路的開通運營,江蘇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高效的聯通,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展現“強富美高”的嶄新風貌。(朱曉彥)
責任編輯:鄧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