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鎮江:丹徒織密就業“服務網” 筑牢民生“保障線”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381人,綜合指數排名第2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83人;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2647人;新增參保大學生728人;促進登記失業青年高質量就業415人;領取失業金人員當年幫扶就業率45.15%;發放靈活就業社保補貼2595萬元……今年以來,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始終將促進就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聚焦重點群體,創新服務模式,落實惠民政策,交出了一份暖意融融的民生答卷。

平臺提效,零工市場筑起“溫馨港灣”
“搭建這個零工市場的目的,是為求職者提供一個供需對接的平臺,幫助他們快速匹配適合的就業崗位。”今年1月,丹徒區零工市場正式掛牌成立。作為一個集辦公、服務于一體的功能性場所,柜面服務區設有“一站式”靈活就業綜合服務窗口;特色功能區設有職業指導室、創業指導室等;求職招聘區根據場地面積分為生活性服務業、建筑和裝飾裝修業、勞動密集型制造業、新就業形態等對接洽談空間。據市場運營負責人陳玥介紹,該市場打造了“1369建設體系”。“這一體系功能強大,從就業政策宣傳、用工信息發布,到技能培訓、創業共享,再到勞動維權和社交關懷,幾乎涵蓋了靈活就業人員所需服務。”
該市場不僅是零工信息的“集散地”,更高效連接起求職者與用人單位,成為供需匹配的“快速路”,讓靈活就業更加規范、便捷、高效。數據顯示,市場投入運行以來,已舉辦各類線上線下服務活動6場,通過訂單式技能培訓,累計培訓人數超過600人次,顯著提高了就業匹配率,為靈活就業人員筑起“溫馨港灣”。
創新模式,“人才夜市”點亮職業夢想
“早就聽說丹徒區的人才夜市辦得熱鬧,今天特意從市區趕過來看看有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大學畢業生小李在丹徒區“職引未來 筑夢青春”第六屆人才夜市招聘會上,“相中”了北汽藍谷麥格納的一個崗位,專業對口,晉升有道,尤其是丹徒區出臺的租房和生活補貼等人才政策,讓他滿是期待,
為拓寬青年群體就業渠道,丹徒區人社局大膽創新,將招聘會從白天的傳統場館搬到了繁華夜市,吸引了北汽藍谷麥格納、恒順醋業、海納川海拉電子等45家丹徒重點企業“擺攤設點”,提供工程師、設計師、銷售采購、行政人資、技術員等崗位近700個。8月31日的“‘蘇超’‘鎮’精彩,職等你上場”高校畢業生夜市招聘,為青年群體帶來了“看球、求職兩不誤”的獨特體驗,將就業服務融入城市“煙火氣”,有效激發市場活力。
此外,丹徒區積極拓寬招聘渠道。截至9月,區勞動就業管理中心已組織企業參加各類招聘活動26場,累計提供就業崗位超1.28萬個次,共認定見習基地112家,征集發布見習崗位857個,組織367名高校畢業生及失業青年開展見習。同時,主動“走出去”,依托東西部協作等機制,組織重點企業赴陜西、河南、黑龍江、遼寧等地開展勞務對接4次,提供崗位383個次。
精準施策,政策紅利直達民生主體
加大重點人群就業幫扶是丹徒區2025年10件民生實事項目之一。一方面,充分利用駙馬莊社區、丹盛社區以及新建設的宜城街道湖畔社區、辛豐鎮辛豐村等“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將服務觸角延伸至社區(村),為低收入人口、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等五類困難人員提供崗位推薦、政策解讀、職業指導等精準服務。另一方面,積極落實公益性崗位的開發與招聘工作,加強兜底幫扶。截至9月,已成功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654人,五類群體幫扶就業150人,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12人,發放公益性崗位補貼及社保補貼約273萬元。
同時,丹徒區積極落實各項惠企政策,通過宣傳和兌現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社保補貼、小微企業招用高校畢業生社保補貼等,“真金白銀”為企業減負。截至9月,共發放各項惠企補貼約166萬元,并幫助18家企業申請“企業吸納重點群體就業”稅收減免政策,確保企業應享盡享。(記者 崔寧華 通訊員 張震 李蕓)
責任編輯:費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