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四五” | 江蘇鎮江:富民強村、惠及群眾 加快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道路更好了,產業更優了,現在的鄉村比之前更漂亮……”近年來,江蘇省鎮江市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以點帶面推動鄉村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協作協同、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加快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贏得了鄉村居民的紛紛“點贊”。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128個,茅山老區片區、揚中市三江灣和北部濱江片區、丹徒區世業鎮片區(以下簡稱“3個片區”)項目開工率97.7%,完工率83.8%。鄉村美如畫、宜居更宜業的“時代投影”正在鎮江大地與現實空間逐漸“重疊”。

系統化思維構建協同聯動工作機制
和美鄉村建設作為系統工程,需要強化頂層設計,更應堅持規劃先行,整合資源、協同推進。
“市委、市政府把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片區建設作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點工作部署推進,成立市級工作專班,建立市委農辦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分工協作、基層群眾廣泛參與的聯動推進機制。”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每季度研究推進,工作專班常態化調度,組織開展專題培訓、外出學習、互看互促等活動,這些都確保了和美鄉村片區建設有力有序推進。
規劃先行是“重大戰略”布局的重要前提。在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片區建設過程中,鎮江市積極構建“鎮村布局規劃+片區規劃+村莊規劃+村莊設計”的和美鄉村建設規劃體系,僅在2024年就完成了382個村莊規劃、139個“通則式”規劃編制,實現村莊規劃管理依據全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3個片區”按照“破界、串點、連線、成片”的思路,在科學編制片區發展規劃的基礎上,細化片區方案設計,聚焦補齊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生態環境設施短板,細致摸排、廣納民意,共編排項目344個、總投資2.88億元,其中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類項目占比超過80%。其中,揚中市三江灣和北部濱江片區、丹徒區世業鎮片區立足長江洲島特色,聚焦“水”文章,做到片區內生態河道建設全覆蓋。
在鎮江市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片區建設過程中,不但堅持“政府搭臺、社會參與、市場配置”,統籌土地、資金、項目等資源向片區傾斜,爭取改革試點、項目平臺、金融要素向片區疊加,還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確保“集中力量辦大事”。“如世業鎮片區,除省級片區獎補資金2640萬元外,2025年又集聚省農村綜合改革試驗項目和省農村公路建設、市堤防加固等各類項目資金1.32億元。”市農業農村局鄉村建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項目化推進夯實和美鄉村基礎支撐
10月28日,在句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東鄉花果園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師傅們有條不紊地進行施工作業,項目大棚主體鋼架建設已基本完成,各項建設工作正按照規劃加速推進。現場負責人表示,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應時鮮果種植的高標準智能示范基地,為句容乃至鎮江的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科技動能。
堅持打基礎、補短板、利長遠,將項目落地抓實抓好,是聚力夯實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硬支撐”。截至目前,茅山老區片區134個項目全部開工,完工率85.8%;揚中市三江灣及北部濱江片區120個項目全部開工,完工率89.2%;世業鎮片區計劃建設項目91個,完工率73.6%;片區外46個2025年和美鄉村培育村,已完工4個、正在建設37個……一組組推進中的數字,正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進度條填滿。
項目建設離不開“嚴格管理”。在和美鄉村建設過程之中,鎮江市嚴格落實項目申報立項、招投標、工程監理、財政審計等管理規定,加強全流程監管,嚴控項目質量。同時,市級制定印發《全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縣級因地制宜出臺片區資金管理《實施細則》,并成立由工程監理、市鎮專業人員、群眾代表為主體的三級工作小組,參與鄉村建設項目監督,進一步規范資金使用。
要建更要管。鎮江市突出建管并重,對建成項目同步落實管護責任和措施,確保長期發揮效用。“揚中市將和美鄉村建設項目納入‘八位一體’管護內容,實行閉環管理;丹陽市落實‘四聯四治四美’長效管理措施,加大管護資金投入,鞏固片區建設成果。”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各片區積極創新管護方式,采取“四議兩公開”、村民議事會、黨群夜話、入戶走訪、集體勞動等形式,引導群眾參與鄉村建設和管護,實現共建共治共管。
融合化發展拓寬富民強村路徑
和美鄉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富民強村、惠及群眾。鎮江市在積極推進和美鄉村建設的過程中。主動依托片區空間,強化村產融合、經營運營、聯農帶農,在推進集體增收、村民共富的道路上下力氣、謀實效。
“通過加強片區產業配套設施建設、實施產業延鏈補鏈項目、培育區域公用品牌、建強平臺載體(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等,持續培優培強片區主導產業,大力培育鄉村產業集群。”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茅山老區片區培育應時鮮果、優質稻米、品牌茶葉等特色產業集群,打造了茅山長青、丁莊葡萄、句容草莓、榮炳大米等區域品牌;揚中市三江灣和北部濱江片區做強特種水產、特色果蔬等重點產業,河豚工廠化養殖面積達20萬平方米,刀魚繁育規模達75萬尾,逐步提高特色水產品精深加工能力,2024年河豚品類產品線上銷售額更突破1200萬元。
深入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拓寬特色產業發展空間,實現農文旅共促共榮,是和美鄉村建設的應有之義。近年來,鎮江市整合紅色文化場所、文旅景區、精品民宿、精品鄉村等現有文旅資源,集點成線、串珠成鏈,精心設計推出鎮江“茅山福地”、揚中“江島逸境”、世業“知行芳洲”和美鄉村片區農文旅精品路線,并在2025“蘇韻鄉情”鄉村休閑旅游農業(鎮江)專場推介活動上進行重點推介。據統計,今年以來鎮江市“3個片區”共接待游客600余萬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鎮江市還積極推進和美鄉村運營,拓展“村村聯合”“鎮村聯動”“村企聯建”發展路徑,創新聯農帶農模式,引導村集體開展農業“委托經營”、發展生產“全程托管”、聯合成立“強村公司”,實施鄉村合伙人、鄉村主理人計劃,通過農房盤活、土地承包、勞務用工、入股分紅等方式,帶動片區內農民創業就業。深化富民強村幫促行動,共建片區富民強村項目。2024年片區內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達234萬元,高于市均10個百分點。
鎮江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鎮江市將提速項目建設,提高建設質效,確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同時,建立健全項目管理機制,加強全過程監管,嚴格按照項目方案規范實施,推進項目驗收審核。此外,將堅持建管并重,及時將已完工的項目納入村管護內容,明確管護責任,創新管護方式,引導群眾參與,落實長效管護措施,積極推進和美鄉村運營,探索“村村聯合”“鎮村聯動”“村企聯建”發展路徑,拓展鄉村多元價值,展現新時代魚米之鄉新風貌。(全媒體記者 周迎 通訊員 孔鳴)
責任編輯:費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