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場聚焦“勇爭先”
深層次改革破浪 高水平開放致遠
金山網訊 10月31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聚焦‘四個著力點’ 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場專題發布會,以“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上勇爭先”為主題,聚焦“十四五”期間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上的探索與實踐。
深化改革,破除壁壘增動能
改革是發展的根本動力。“十四五”以來,我市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突出抓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刀刃向內,破除制度壁壘,并成功入選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城市。
發布會上,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談沁磊從多個維度發布我市推進改革開放的主要進展,“在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常態化開展市場準入壁壘清理整治專項行動的同時,我市深化開發園區管理體制、薪酬制度、招商體制等體制機制改革,推動‘一區多園’資源整合與管理協同,強力推進項目招引建設、科技創新和要素保障。”今年1月至9月,全市園區新簽約億元以上產業項目333個,總投資1626.3億元,同比增長7.8%。
項目推進更精準。我市創新構建“前評估-后評價”機制,“24干將”服務團隊提供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驅動之下,1月至9月,353項省市重大項目完成投資517.3億元,超序時進度。產學研合作超400項,招引科技招商企業542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55.2%,位列全省第四。大規模設備更新撬動投資約26億元,助推工業投資增長。
“鎮合意”品牌持續擦亮。涉企行政檢查“白名單”制度全國率先全面推行,覆蓋369家企業,檢查頻次壓減21%,“無事不擾”成為常態。企業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辦事時限壓縮60%,材料精簡73%。信用修復改革成效顯著,今年初,我市綜合信用指數在全國地級市中位列第八,創歷史最好成績。
改革除障礙、增動能,在京口區得到有力印證。京口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區長張沖介紹,2023年京口經濟開發區和諫壁街道整合完成,形成“區街一體、統分結合、協同發展”的工作格局,并構建了“管委會+公司”的全新管理模式。整合后,園區貢獻了全區超八成的規上工業總產值,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在全市名列前茅。
提升開放,拓展格局聚資源
開放是發展的必由之路。“十四五”期間,我市對外合作交流邁上新臺階。
市貿促會副會長沈為民介紹,聚力穩外資穩外貿,商務系統建立“穩存量、擴增量”兩張重點外貿企業清單,落實“專人、專線、專班、專項政策、專題活動和專家庫”6個專項工作制度,每月跟蹤服務30強重點外貿企業。2022年,我市成功獲批國家級跨境電商綜試區,創建3個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開展“鎮江品牌全球行、千企百團拓市場”專項活動,5年來組織了3000多家鎮江企業參加了500場國際展覽開拓國際市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
園區陣地進一步建強夯實。其中,綜保區發展績效實現“雙突破”,全國排名躍升。國家級開發區獲批江蘇自貿聯創區,開放主陣地作用凸顯。今年1-9月,全市各開發園區累計進出口606.80億元,占全市同期進出口的74.0%。“一區多園”大黨工委制度、“招商局+招商公司”模式提升效能,專職招商力量加強。
作為經濟排頭兵,丹陽進一步明確改革開放協同發力路徑。丹陽市副市長謝豐羽表示,將向改革要動力,優化營商環境,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向開放要活力,高質量融入長三角,支持企業“走出去”,在重點領域推出更多突破性舉措,為現代化建設貢獻丹陽力量。
城鄉融合,協調發展繪新景
“十四五”以來,我市以改革增動能,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數據顯示,城鄉差距持續縮小,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81.1%,位居全省前列。城鄉居民收入比由1.92:1收窄至1.79:1,低于省均水平,發展成果更公平惠及。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近五年來,我市在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更新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市住建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王寧發布了一組數據:“十四五”期間,全市累計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超過70條,一批骨干道路、片區路網竣工通車,斷頭路、瓶頸路改造使城市“微循環”更暢通。
城市更新留住記憶。2022年以來,全市完成危房解危324幢、12.11萬平方米。老舊街區微更新打造文旅新亮點,屢獲央視關注。生態空間持續修復,“一山一景”建設公園,既有綠地提升改造,“公園+”功能拓展。古運河風光帶提升、沿江生態廊道建設,勾勒出“山水花園名城”的獨特魅力。
改革風勁,開放潮涌。站在新起點,我市正以“勇爭先”的姿態,在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的征途上破浪前行,為高質量發展書寫嶄新篇章。(記者 朱婕)
責任編輯:董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