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坊鎮“種好一塊田”,“轉”出好“豐”景
干部下到田里去 耕地集體來管理
金山網訊 為增強村集體經濟的內生動力,揚中市油坊鎮今年啟動了“種好一塊田”書記項目,通過村集體流轉耕地、干部下沉參與,實現規模化種植,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
近日,記者來到油坊鎮,只見稻浪翻滾,農機轟鳴,秋收工作正在火熱展開。在鳴鳳村西18組的稻田里,4臺收割機同時作業,不到一小時便高效完成了8畝稻子的收割、脫粒和裝車。
鳴鳳村農業主任蔣元華介紹,今年夏收后,該村從農戶手里流轉300多畝耕地統一種植;從施肥、除草到防蟲、收割等一應農事,他都下田跟進。秋收后,鳴鳳村計劃再流轉300畝土地,明年起實現對全村3000余畝耕地統一管理。土地已流轉的農戶表示,現在他們不用操心農事,增加了耕地收益,又解放了勞動力,可以從事其他職業增加家庭收入。
油坊鎮總耕地面積22607.48畝,是揚中耕地面積最大的鎮。油坊鎮農業農村工作辦公室負責人丁德勇介紹,今年以來,該鎮在會龍、老郎等4個村試點規模化小麥種植,上半年銷售已超180萬元,驗證了“種好一塊田”書記項目的可行性。
油坊鎮黨委書記陳小鋒說,今年,該鎮開始實施“三年萬畝良田流轉計劃”——2025年流轉5000畝、2026年增至8000畝、2027年達10000畝。按“一季麥一季稻”輪作模式測算,預計到2027年,總產值將突破2500萬元,總利潤達300萬元。
該鎮還出臺《村集體規模流轉種植工作指引》,組織村干部參加市鎮兩級農技培訓,推動村干部從“田邊看客”轉變為懂技術、善管理的種田能手。該鎮農業農村工作辦公室也在組織鎮干部下田指導,更好地服務農業生產。
采訪當天上午,記者驅車趕到江蘇紫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時,看到剛剛在田頭的稻谷,已運抵收購點。公司負責人陳巧珍說:“我們與各村簽訂收購協議,實行‘訂單化’種植,今年按照高于托市價0.14元的價格收購,同時對接江蘇恒順集團等企業,直接供貨。”油坊鎮這種“保底收購+市場聯動”的模式,讓各村沒有后顧之憂,也讓油坊農產品“揚中叫得響,鎮江有市場”。
從各村“試驗田”的精細化管理,到全鎮“三年萬畝”的規模流轉藍圖;從村干部“田邊看客”到“行家里手”的角色轉身,再到“訂單化”的產銷閉環,油坊每畝良田的每一次深耕都讓傳統農業在新時代鄉村振興里結出更豐碩的果實。(記者 陳怡帆 童本寬)
責任編輯:董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