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關注 | 丹青抒懷——蔣丹書畫作品展

金山網訊 10月31日上午,由河南省美術館、河南省書畫院、中國水墨畫院、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丹陽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丹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丹青抒懷——蔣丹書畫作品展”在河南省美術館三號展廳開展。

河南省文旅廳原副廳長、一級巡視員曲徑,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河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吳行,河南省美術館館長董繼武、丹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韓靜慧為“丹青抒懷——蔣丹書畫作品展”揭幕。




《看蔣丹先生畫展有感》
桂行創
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今天在河南省美術館觀看了“水墨丹心”蔣丹的書畫作品展,頗有感觸,蔣丹先生兼善山水、人物、花卉和書法,是一位修養全面的藝術家。
生活是畫家取用不盡的藝術源泉。在他的作品里,我看到了江南煙雨,運河古韻,家山新綠,牧童戲水。他用鮮活的筆墨取舍生活中觸動他心靈的點點滴滴,滿紙生機,讓觀者流連忘返。
關于傳統,我和蔣先生在觀看畫展時有簡短的交流,他的作品靈動古雅,有江南文人氣息,對待傳統師承有自,學古不泥古。敢于打破傳統繪畫的構成定式,物象在畫面上隨意生發。這種自由的經營讓畫家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不管結果如何,他很享受畫畫的過程。
關于筆墨,石濤曾說過,“筆無生活不神,墨無蒙養不靈”,蔣先生在古代石刻瑞獸的雕鑿痕中體味出齊梁古風、南朝遺韻。書法功力讓其繪畫更具靈性。總之關照自然與生活,啟迪心靈,借物寫心,畫從于心,法自畫生,使蔣丹先生的作品于筆墨明麗之外,更得相外之趣。
2025年10月31日于三翠堂
---------------------------------------------
蔣丹,生活、工作在江南,秀麗、詩意的景觀給予他靈動的性情,對他的藝術創作賦予自然的審美和覺悟。
蔣丹的書法取宗顧蓮村先生,在幾十年筆耕不綴的臨研中,他孜孜以求,又善于汲取名家之長,所以他的書法融于情懷顯于筆墨,逐漸形成自己的面貌。蔣丹擅篆隸,他的篆書、隸書作品,既內斂密不透風,又開張疏朗有致且渾厚撲實。
蔣丹的繪畫得益于書法,他通過筆墨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追求的意境。他用筆自由隨心,不刻意追求形似,具有筆斷意連的神韻。蔣丹的花鳥畫在筆情墨趣上,注入了浪漫性靈的文化內涵。而他的山水畫既是大自然的描繪,又是畫家心靈與情感的體現。蔣丹擅于將自然景觀汲納于胸中,運用藝術手法將主觀意識糅合歸納,通過筆墨展現出來,正如鄭板橋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紙上之竹”。
蔣丹通過自己的繪畫語言,注重內在和外界的互融,既舒發了個人的藝術理念,又開拓了文人畫的書寫性境界,給人以美的享受。
欣賞蔣丹的書畫藝術,無論是從文化品位、學術內涵還是藝術拓展來評析,都具有非一般的價值和意義。
丁觀加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一級美術師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原鎮江中國畫院院長
---------------------------------------------
金秋十月,丹陽美術館館長蔣丹先生,將攜其近年力作登陸河南省美術館,這不僅是一次個人藝術生涯的集中呈現,更是一位潛心于傳統書畫篆刻的藝術家,對傳統與當代、物象與心象的深刻詮釋。
蔣丹的藝術,植根于中國古典美學的沃土,卻綻放出具有當代氣質的花朵。他的山水、草木以及丹陽南朝帝陵的石韻,這些傳統母題在他的筆下被賦予了新的生命。他巧妙地將水墨的氤氳之氣與綜合材料的肌理質感相結合,在畫面中營造出層層疊疊、虛實相生的空間,在濃淡干濕的變幻中透出豐富的色彩與光影,仿佛讓觀者聽到了物質在時間中呼吸的聲音。
尤為難得的是,蔣丹的作品還貫穿著一份文人的書卷氣與細膩感知,從而使他的創作在傳統敘事之外,保有了一份可觸可感的溫度與詩意。
朱培爾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西泠印社理事
中國書法雜志主編
------------------------------------------------

作者簡介
10/31——11/16
蔣丹
名丹東
號旭樓主人
副研究館員
丹陽市政協委員
現為丹陽市美術館館長,丹陽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丹陽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水墨畫院研究員,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客座教授,鎮江市高級文化指導師。
書法擅長篆隸,國畫以山水花鳥見長。近年來,書畫作品常見諸于報紙雜志、刻碑銘石。書畫之作曾赴日本、韓國參加展覽。并有作品發表于《美術報》《中國文化報》《書法導報》《書法報》《書與畫》《書畫世界》,其藝術簡歷載入《中國美術家年鑒》。2022年,舉辦“水墨丹心——蔣丹書畫作品展”,并出版《蔣丹書畫作品集》。2025年在河南省美術館舉辦“丹青抒懷——蔣丹書畫作品展”。
本次展覽精選蔣丹近年力作60余幅,涵蓋書法與山水畫作。其筆下既有揮毫潑墨的豪邁氣韻,又見江南水墨的靈秀雅致;作品在傳承傳統精髓的同時,更融入了獨特的當代審美思考。
展覽作品展示

《南朝遺韻》 68*60cm
《漁舟唱晚》 136*68cm

《夢里家山》 240*162cm

《盛世荷風》 180*97cm

《江南新雨》 238*125cm

《守望家園》 180*190cm

《肥蟹解饞》 68*46cm

《松石延年》180x97

《焦石新雨》180x97

屈原 《九章·橘頌》選抄 180*75cm

節錄(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卷二) 180*97cm

《包世臣藝舟雙楫節錄》 180cm*78cm

《篆書·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 153*42cm
責任編輯:鄧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