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暈厥背后的“心臟警報”
您或身邊的人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突然眼前一黑、頭暈目眩,甚至瞬間失去意識摔倒在地,但幾秒鐘后又自己清醒過來。很多人會把這歸結為“沒吃早飯低血糖了”“太累了”或者“一下子站猛了”。其實,這種大腦突然“宕機”可能不是小事,而是心臟在通過一種極端的方式發出求救信號。
到底什么是暈厥?心源性暈厥和普通暈厥有什么區別?
暈厥是指一過性全腦血液低灌注導致的短暫意識喪失,特點為發生迅速、一過性、自限性并能夠完全恢復,發作時因肌張力降低、不能維持正常體位而跌倒。暈厥發作前可有先兆癥狀,如乏力、心悸、出汗等。暈厥中最常見的類型是血管迷走性暈厥,常在年輕人中發生,約占總暈厥的50%至60%。其次是心源性暈厥,心源性暈厥包括心律失常或器質性心血管疾病所致暈厥,為第二位常見原因。在小于40歲的年輕暈厥患者中,心源性暈厥導致的暈厥占比低于1%;而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這一比例高達三分之一,其危險性最高、預后差。
頭暈是腦袋發沉、天旋地轉,但意識是清醒的;而心源性暈厥是由于心律失常發作或結構性心臟病使得心排血量突然下降,導致腦灌注不足而出現的短暫的意識喪失。它和普通暈厥的核心區別在于“病因在心臟”。普通暈厥大多是良性的,而心源性暈厥是“高危信號”,因為它往往提示心臟存在器質性或功能性病變,比如心律失常、心肌病、主動脈瓣狹窄和先天性心臟病等,若不及時處理,可能引發猝死。
哪些人更容易出現心源性暈厥?
心源性暈厥的高發人群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有基礎心臟病的人,比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臟瓣膜病患者;第二類是中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心臟功能下降,心律失常的發生率也會增加;第三類是有暈厥家族史的人,比如某些遺傳性心律失常,可能會遺傳給下一代,導致家族性暈厥。
如何初步判斷自己或他人的暈厥可能是心源性的呢?
暈厥發生的場景:如果暈厥發生在運動中、情緒激動時,或者沒有明顯誘因,就要警惕心源性。
暈厥時的伴隨癥狀:如果暈厥前有明顯心悸、胸悶、胸痛,或者暈厥時伴有抽搐、大小便失禁(注意和癲癇區分,癲癇通常有口吐白沫、咬舌,而心源性暈厥抽搐時間短,一般幾秒),也可能是心源性的。當然,這只是初步判斷,最終還是要經過醫生檢查才能確診。(孫小培 朱研 楊泠)
責任編輯:王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