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一把手訪談丨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顧明華:聚焦新質生產力培育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摘要:“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就‘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戰略部署,為新征程上推動科技事業發展指明前進方向。”近日,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顧明華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全市科技部門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堅持創新引領產業強市,持續深化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實踐,大力實施“876”創新引領工程,聚焦新質生產力培育,補齊短板、放大優勢,全力構建具有鎮江特色的創新生態體系,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就‘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戰略部署,為新征程上推動科技事業發展指明前進方向。”近日,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顧明華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全市科技部門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堅持創新引領產業強市,持續深化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實踐,大力實施“876”創新引領工程,聚焦新質生產力培育,補齊短板、放大優勢,全力構建具有鎮江特色的創新生態體系,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打頭陣 強化科技創新引領
“十四五”以來,我市堅決錨定科技規劃既定目標,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核心牽引,構建“責任傳導、規劃銜接、監測評估、政策支撐、要素保障”推進體系,系統推動各項創新舉措落地見效:全市創新主體活力充分釋放,產業技術攻堅成效凸顯,科技創新載體提質增效,科技惠民水平不斷提高,創新創業生態日益優化,科技創新綜合實力位居全省前列。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技如何打頭陣?顧明華表示,要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科技部門要主動擔當作為,乘勢而上,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實體經濟為根基,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對產業的引領作用,筑牢重大科創平臺支撐,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構建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做強人才隊伍關鍵支撐,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發展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
“全面落實四中全會精神,關鍵在于將頂層設計轉化為具體行動和實際成效。”顧明華表示,我市將著力提升科技創新策源力,聚焦“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主線,強化創新資源整合,優化創新要素配置,組織重大科技攻關,加快打造新賽道、新優勢。注重前瞻和戰略需求導向,強化前沿技術研發,推動更多“從0到1”“從1到10”的突破,積極催生新產業、新動能。
向新而行 貢獻科技硬核力量
向新而行,如何充分激活創新主體內生動力?我市將聚焦重點領域改革,深化科研攻關體系改革,探索“揭榜掛帥”“賽馬”等項目組織方式,靈活運用前資助、后補助等資金分配模式,推動政策“直達快享”“免申即享”。推進成果轉化體制改革,深化高校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推行“先試用后付費”轉化模式,激發科技人才積極性。實施創新主體培育改革,分類支持各類創新企業成長,完善多渠道創新投入機制,探索“撥投結合”“投貸聯動”等科技金融產品。聚力創新平臺建設改革,推進重點實驗室“強基提能”,布局建設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基地,打通“源頭創新-成果轉化-產品開發-場景應用”培育鏈條。
打好“十四五”收官戰,謀深謀實“十五五”。顧明華表示,市科技部門將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市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以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核心目標,完善科技攻關機制,強化有組織、任務型科研攻關;優化平臺載體布局,深化落實“雙高協同”戰略;加強創新主體培育,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梯度培育機制。同時,科學編制“十五五”科技創新專項規劃,積極推進技術要素市場化改革攻堅,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跑出產業創新加速度,為譜寫鎮江很有前途新篇章貢獻科技硬核力量。(記者 陳志奎 通訊員 應東昊)
責任編輯:華筱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