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樹下
文/周平
去年深秋的一天,我被“抖音”上關于玉泉禪院的景色所打動,幾株參天的銀杏古樹,滿地的落葉金黃,一座徽派風格的寺廟靜靜地藏匿在深山之中。
前幾天,我騎著摩托車沿著312國道一路向西,導航指引玉泉禪院在句容市寶華境內,西行將至寶華山時駛離國道,順著一條崎嶇山路拐進了山中,碎石顛簸,路邊綠竹密立,秋蟲啁啾,忽而鳥雀驚飛,騎行數里,山路婉轉處出現一畦畦的菜地,綠意盎然,忽然有了生機。
再往前,路面寬闊起來,我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古樹參天,綠竹掩映,寧靜的玉泉禪院就坐落這藏風聚氣的山凹之間。菜地間有人影閃動,一位中年僧人起身招呼我們先去齋堂用餐,這才發現時已正午,齋堂里兩位阿姨為我們準備碗筷,桌間幾盆素菜,公筷衛生,飯菜可口,沒有多少講究,一切都很自然。
去大殿敬香禮佛后,我便靜靜欣賞這精巧雅致的寺院,灰墻灰瓦,前有徽派高聳的馬頭墻,走過山門,便是江南四合院的格局。軒窗深色,院內角落種植蘭花,整體搭配立刻將中式氛圍凸顯了出來。建造者用手繪神像壁畫替代站立塑像從而節省了空間,院內每一處細節都透露著禪修的精髓與建造的精巧,又不失寺廟的靜謐而莊重,讓人在靜默中領悟到心靈的深處。走出山門后,眼前便是一片片綠油油的菜地與開闊的田園風光,這樣的寺廟生活光是看著也讓人心生歡喜。
正欣賞著,先前招呼我們的那位師父拿著塑料盆經過,破舊盆底粘著兩片防水膠布,我與他聊起了寺院的建筑風格,師父很健談,中年出家前從事建筑行業,參與設計建造的作品曾獲得建筑行業的大獎。我恍然大悟,難怪這座寺廟修建得如此精美雅致。聽師父介紹,玉泉禪院曾是佛教某宗派的祖庭,幾經毀建,多年前他只身來到玉泉禪院,利用自身所學,事必躬親,在古寺殘留半截石墻的基礎上一磚一瓦修建,十多年才有如此光景。
我向師父請教,平時我們都習慣于寺廟的佛黃色,青灰色的寺廟卻是少見。他解釋道,寺廟建造色彩確有佛黃與青灰,佛黃色莊嚴濃重,而青灰色與這里的山景相融,更顯低調平素與親近自然。菜地間還有幾位來自南京的年輕人躬腰勞作,除草修葉,認真仔細,默默無語。可能相比我們的來去匆匆,他們的內心才真正安靜了下來。
將要離開玉泉禪院,我站在銀杏樹下,舉頭仰望枝繁葉茂,樹影婆娑,縷縷的光線時隱時現。我想象著到那深秋時節,這里滿樹的葉片一定宛如黃金雨落,真是令人陶醉的金色美景!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