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貫穿于“十五五”規劃建議全過程
鎮江市委黨校 萬建鵬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是在即將進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未來五年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是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是指導“十五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縱觀“十五五”規劃建議誕生記,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貫穿全過程。
起草立足國情
規劃建議起草的整個過程能夠立足我國國情,處理好當前與長遠、局部與整體、需要與可能等關系,注重保持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注重防止和克服政策實施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確保了各項政策舉措科學嚴謹、切實可行。2025年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先后召開會議,決定成立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文件起草組,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組長。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件起草組第一次全體會議,鮮明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十五五”時期是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這一重大論斷,指明了“十五五”時期的歷史方位和時代坐標。我國正處于從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跨越進而向中等發達國家邁進的關鍵階段。我國發展條件和增長模式都在發生深刻變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這是適應我國發展階段新特征、解決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需要。
注重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規劃建議是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黨中央作出重大決策部署,都要廣泛發揚民主,集中全黨全國智慧。這也是我們起草黨的重要文件的一條成功經驗。”1月下旬,黨中央下發通知,就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議題在黨內一定范圍征求意見,同時通過一定方式征求部分黨外人士意見和建議。2月下旬,6個調研組赴12個省區市,分別訪談省區市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召開相關座談會;深入企業、社區、學校、鄉村、工業園區、開放口岸等66個基層單位實地調研,訪談干部群眾270余人。5月20日至6月20日,“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網絡征求意見活動,共收到群眾有效建言311.3萬條,經梳理摘編,形成27個方面具有建設性、代表性的意見建議1500余條。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就此作出重要指示,文件起草組高度重視這些意見建議,認真研究和吸收,許多內容以適當方式體現在規劃建議相關舉措中。
準確把握形勢
正確判斷形勢,是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十五五”規劃建議作為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提出的每一個新提法、每一項新舉措都將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必須慎之又慎。謀劃一個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弄清楚大環境。“十五五”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我國發展處于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從國際看,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變亂交織,變的一面深入發展,亂的一面更加突出,我國發展既面臨難得機遇,也伴隨嚴峻挑戰。總體看,機遇仍然大于挑戰。從國內看,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更加彰顯。
全文具體務實
規劃建議全文約2萬字,由15個部分構成,分為三大板塊。圍繞著眼縮小區域差距、城鄉差別,在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部署了一批務實舉措。圍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大國關系牽動國際形勢、國際形勢演變深刻影響國內發展的新的發展環境下,規劃建議為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供清晰路徑。圍繞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提出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加強重點領域國家安全能力建設,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圍繞高質量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出加快先進戰斗力建設,推進軍事治理現代化,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一系列務實舉措,體現了我們黨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的治國理政智慧。
責任編輯:鄧宇
